“飛騎引雕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騎引雕弓”全詩
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
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
平生豪氣安在,沈領為誰雄。
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注釋
⑴望日:舊歷月的每月十五日。《樂府雅詞》此首題作:“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此處轉錄《全宋詞》。
⑵秋事促西風:言西風一起,秋事就促迫了。“秋事”,包括秋收、制寒衣等等。杜甫《泰州雜詩》二十首之四:“秋聽殷地發。”
⑶殷:仄聲,與“隱”通。狀聲音振動。本《詩經·召南·殷其雷》。
⑷瞰:俯視。
⑸疊鼓:謝眺《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疊鼓送華辀。”《文選》李善注:“小擊鼓謂之疊。”
⑹衰翁:作者自稱。
⑺虎士:見《周禮》賈疏,后通稱勇士,與虎臣、虎將用法相似。
⑻雙雁落遙空:序言“連發三中的”,這里說一箭落雙雁,事異而意同,蓋極言其善射耳。
⑼回首:有北望中原意;“云中”如直作地名解,用馮唐事,似覺呆板。王維《觀獵》:“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詠善射與詞意為合。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賞析
上片,首四句寫與客習射西園的時間,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風暫起,寒意陣陣,夜半時分,直入梧桐。西風凄緊,冬之將至,詞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方將士,該是為他們準備過冬的糧餉,趕制棉衣御寒的時候了。他曾兼總四路漕計補給饋響,軍用不乏,全力支持抗戰,冬季來臨,自然使他因關切前方而心緒不寧。“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詞人起身離座,登上城樓,向中原望去,卻見千里關河、寂寥冷落,他雖致力于抗戰,無奈宋廷堅持茍和,抗金事業沉寂無著。面對冷落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沉痛難耐,只能借酒澆愁,故曰與客同醉。在宴飲之后,天之將曉,軍中鼓聲響起,習武場上,武士們手持雕弓,走馬飛馳,好一派習武馳射的豪壯場面,令人振奮不已。
下片寫西園習射。面對眾人馳驅習射,六十開外的詞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當年的豪氣現在已經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樣,揮手弦響,雙箭落地。這里有對虎士的贊許,更有對自己衰老的感嘆。敵虜未滅而己身已老,不能馳騁疆場,使他深感遺憾,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結,直抒胸臆。詞人雖因無力報國而慚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結邊防,在垂暮之年,還以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為己任,表現了一個老年抗金志士的壯偉胸懷。
本篇筆力雄杰,沉郁蒼健,具有豪放風格。
《樂府雅詞》此首題作:“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這里轉錄《全宋詞》,以便鑒賞本篇時作參考。
吟讀本篇,深深地被作者的愛國熱忱所感動。在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帶病登城巡視,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奪去的土地,不能收復,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悵,那又怎么辦呢?一味地借酒澆愁嗎?不,他還要“與客習射”,走馬練武,于是就出現了“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的場面,“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詞作者曾為抗擊金兵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年事已高,還想與客走馬比武,以振當年雄風,卻又“偶病不能射”,感愧老病,不能報效祖國于疆場,只好回首長望北方的云中郡,那魏尚和李廣奮勇抗擊匈奴的土地。作者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嘆病老,而是熱切地關注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只因為報國有心、回天無力而抱愧和感喟。雖有力不從心的悲慨,卻仍然豪氣逼人,給人以激勵和振奮。
上半闋前四句寫“霜降”、“碧天”、“秋事”、“西風”、“梧桐”,表明到了深秋,氣候已經開始寒冷起來。“起瞰”三句,寫作者年老偶病,在大風之后的寒夜,登上高城,遙望北方大片淪陷了的土地,無奈與客同飲,借酒澆愁,說的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動。“疊鼓”二句寫武士操練、演習騎射的熱鬧場景:天將破曉,鼓棰小擊,聲聲細密而急促;鬧鼓聲中,武士飛馬上場,拉弓搭箭,射向目標。這是多么令人振奮和躍躍欲試的場面啊!以上寫的都是客觀的景物和事象,卻又處處表現著作者的內在心情和心理。如:寫秋寒以表現作者的老病憂國;寫“起瞰”、夜飲等活動,以表現作者的國愁;寫騎射活動場面,以表現作者的愛國豪情和民族自強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寫得情景歷歷,意象生動,境界鮮明。
下半闋抒發議論,但那議論都被情感化、形象化了的,而且設客爭笑問難,生活氣息極濃。所發感慨,同上半闋寫出的時令、氣候、活動場景緊密相連,所以毫不感覺突兀。“歲將晚”以下七句,說作者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說笑話,問他這個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邁氣概跑到哪里去了?你往昔奔馬騎射為誰爭雄,還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舉手拉弓,弦聲響處,便見有雙雁從遠空墮落。結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抒發了“真堪愧”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首望云中”,向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
關注《題石林詞》評說葉詞,說他“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這篇《水調歌頭》系夢得晚年作品,用關注的話來評判,是符合實際的。毛晉《石林詞跋》也說作者葉夢得晚年“不作柔語殢人,真詞逸品也。”
“飛騎引雕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jiǔ yuè wàng rì yǔ kè xí shè xī yuán yú ǒu bìng bù néng shè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
shuāng jiàng bì tiān jìng, qiū shì cù xī fēng.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hán shēng yǐn dì, chū tīng zhōng yè rù wú tóng.
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
qǐ kàn gāo chéng huí wàng, liáo luò guān hé qiān lǐ, yī zuì yǔ jūn tóng.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
dié gǔ nào qīng xiǎo, fēi qí yǐn diāo gōng.
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suì jiāng wǎn, kè zhēng xiào, wèn shuāi wēng.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
píng shēng háo qì ān zài, shěn lǐng wèi shuí xióng.
平生豪氣安在,沈領為誰雄。
hé sì dāng yán hǔ shì, huī shǒu xián shēng xiǎng chù, shuāng yàn luò yáo kōng.
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
lǎo yǐ zhēn kān kuì, huí shǒu wàng yún zhōng.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飛騎引雕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