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凌浩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扁舟凌浩渺”全詩
鱸膾莼羹,萬里水天相續。
扁舟凌浩渺,寄一葉、暮濤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來往未應足。
便細雨斜風,有誰拘束。
陶寫中年,何待更須絲竹。
鴟夷千古意,算入手、比來尤速。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松陵的秋天已經進入晚年,正是柳岸上農家的收獲季節,新釀的酒剛剛熟成。
鱸膾莼羹,萬里水天相續。
鱸魚和莼菜的羹湯,像天空與水面相連一樣廣闊無邊。
扁舟凌浩渺,寄一葉、暮濤吞沃。
獨自乘坐小船漂浮在浩渺的江湖之上,寄托著一片飄搖的葉子,在夜幕中濤聲吞沒。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戴著青色箬笠,在西塞山前,自己唱起了新的曲子。
來往未應足。便細雨斜風,有誰拘束。
來往的旅途還未滿足,紛飛的細雨和斜吹的風,有誰能束縛住我的心思?
陶寫中年,何待更須絲竹。
陶淵明曾經寫道中年之時的心情,為何還需要更多的絲竹音樂來慰藉?
鴟夷千古意,算入手、比來尤速。
鴟夷之樂代表了古往今來的情感,思緒如泉涌般涌入心頭,比過去更加迫切。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最理想的是,千點云峰倒映在湖水中,半只船篙澄澈清綠。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水上的舟行和作者內心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與人生哲理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獨處自然的向往和對人生諸多紛繁復雜的困擾的反思。同時,借用陶淵明的名句和鴟夷之樂的意象,表達了對古代文人境遇的思考與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示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洞察和思考。
“扁舟凌浩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ng tiān zhǎng zì yǐng shàng xiàn yù hái wú zuò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
sōng líng qiū yǐ lǎo, zhèng liǔ àn tián jiā, jiǔ pēi chū shú.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lú kuài chún gēng, wàn lǐ shuǐ tiān xiàng xù.
鱸膾莼羹,萬里水天相續。
piān zhōu líng hào miǎo, jì yī yè mù tāo tūn wò.
扁舟凌浩渺,寄一葉、暮濤吞沃。
qīng ruò lì, xī sài shān qián, zì fān xīn qǔ.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lái wǎng wèi yīng zú.
來往未應足。
biàn xì yǔ xié fēng, yǒu shuí jū shù.
便細雨斜風,有誰拘束。
táo xiě zhōng nián, hé dài gèng xū sī zhú.
陶寫中年,何待更須絲竹。
chī yí qiān gǔ yì, suàn rù shǒu bǐ lái yóu sù.
鴟夷千古意,算入手、比來尤速。
zuì hǎo shì, qiān diǎn yún fēng, bàn gāo chéng lǜ.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扁舟凌浩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