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逢仙客下瀛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逢仙客下瀛洲”全詩
兩山浮影轉螭頭。
付與詩人都總領。
風景。
更逢仙客下瀛洲。
裊裊涼風吹汗漫。
平岸。
遙空新卷絳河收。
卻怪姮娥真好。
須記。
探支明月作中秋。
分類: 定風波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定風波(七月望,趙俯置酒,與魯卿同泛舟登駱駝橋待月)》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定風波(七月望,趙俯置酒,與魯卿同泛舟登駱駝橋待月)》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步長虹跨碧流。
兩山浮影轉螭頭。
付與詩人都總領。
風景。
更逢仙客下瀛洲。
裊裊涼風吹汗漫。
平岸。
遙空新卷絳河收。
卻怪姮娥真好。
須記。
探支明月作中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七月望月的情景。詩人與魯卿相約,在駱駝橋上一起等待月亮的升起。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美景和友誼的贊美,同時也融入了對仙境和神話的想象。
賞析:
詩詞開篇以“千步長虹跨碧流”形容駱駝橋的美景,長虹跨越江水,景色壯麗。接著描繪了兩山的倒影,如同螭龍的頭部,增加了神秘感。詩人將這美景賦予給自己和魯卿,稱之為“付與詩人都總領”,顯示出詩人對美景的主宰感和對友誼的珍視。
隨后,詩人提到“仙客下瀛洲”,暗示了仙境中的仙人降臨,增添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接著描述了裊裊涼風吹拂,帶來清涼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夏季的炎熱。在平靜的岸邊,遠處的天空卷起一條新的紅色河流,形成了美麗的景色。
最后兩句“卻怪姮娥真好,須記,探支明月作中秋”,以神話中的姮娥形象作為暗示,表達了對中秋節的期待和對月亮的贊美。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展現出詩人對美景的感受和對友情、仙境、神話的思考,給人以詩意的啟迪和想象的空間。
“更逢仙客下瀛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ng fēng bō qī yuè wàng, zhào fǔ zhì jiǔ, yǔ lǔ qīng tóng fàn zhōu dēng luò tuó qiáo dài yuè
定風波(七月望,趙俯置酒,與魯卿同泛舟登駱駝橋待月)
qiān bù cháng hóng kuà bì liú.
千步長虹跨碧流。
liǎng shān fú yǐng zhuǎn chī tóu.
兩山浮影轉螭頭。
fù yǔ shī rén dōu zǒng lǐng.
付與詩人都總領。
fēng jǐng.
風景。
gèng féng xiān kè xià yíng zhōu.
更逢仙客下瀛洲。
niǎo niǎo liáng fēng chuī hàn màn.
裊裊涼風吹汗漫。
píng àn.
平岸。
yáo kōng xīn juǎn jiàng hé shōu.
遙空新卷絳河收。
què guài héng é zhēn hǎo.
卻怪姮娥真好。
xū jì.
須記。
tàn zhī míng yuè zuò zhōng qiū.
探支明月作中秋。
“更逢仙客下瀛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