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更使金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堪更使金器”全詩
端門支散,碗遂逐旋溫來,吃得過、那堪更使金器。
分明是。
與窮漢、消災滅罪。
又沒支分,猶然遞滯。
打篤磨槎來根底。
換頭巾,便上弄交番廝替。
告官里。
馳逗高陽餓鬼。
分類:
作者簡介(曹組)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脫銀袍》曹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脫銀袍》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曹組。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濟楚風光,升平時世。
端門支散,碗遂逐旋溫來,吃得過、那堪更使金器。
分明是。與窮漢、消災滅罪。
又沒支分,猶然遞滯。
打篤磨槎來根底。
換頭巾,便上弄交番廝替。
告官里。馳逗高陽餓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景象,以及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中首先提到了濟楚風光和升平時世,這是指在這個時代里,江南地區的景色美麗,社會相對平靜。但接下來的描繪卻顯現出一種社會上的不公和人們的困境。
"端門支散"表明社會分化嚴重,富人門前繁華,而窮人卻支離破碎。"碗遂逐旋溫來,吃得過、那堪更使金器"意味著富人的生活奢華,甚至吃飯都使用金器。而窮人卻無法享受這種富裕,只能勉強溫飽。
"分明是。與窮漢、消災滅罪。又沒支分,猶然遞滯。"這幾句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的憤慨和對窮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同情。窮人沒有足夠的支持和資源,他們被束縛在困境中,無法擺脫困苦。
"打篤磨槎來根底"可能是指窮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卻沒有足夠的機會和資源去做。"換頭巾,便上弄交番廝替"表示他們想要通過改變自己的外貌或身份來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但這種改變只是表面的,并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處境。
最后一句"告官里。馳逗高陽餓鬼"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官僚體制的不滿,認為這些官員只是在相互權謀和欺騙,而忽略了窮人的苦難。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社會景象和對窮人命運的思考,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現象的批判和關注。它呈現了宋代社會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人性的深刻觸動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
“那堪更使金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uō yín páo
脫銀袍
jì chǔ fēng guāng, shēng píng shí shì.
濟楚風光,升平時世。
duān mén zhī sàn, wǎn suì zhú xuán wēn lái, chī dé guò nà kān gèng shǐ jīn qì.
端門支散,碗遂逐旋溫來,吃得過、那堪更使金器。
fēn míng shì.
分明是。
yǔ qióng hàn xiāo zāi miè zuì.
與窮漢、消災滅罪。
yòu méi zhī fēn, yóu rán dì zhì.
又沒支分,猶然遞滯。
dǎ dǔ mó chá lái gēn dǐ.
打篤磨槎來根底。
huàn tóu jīn, biàn shàng nòng jiāo fān sī tì.
換頭巾,便上弄交番廝替。
gào guān lǐ.
告官里。
chí dòu gāo yáng è guǐ.
馳逗高陽餓鬼。
“那堪更使金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