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換新翻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錦換新翻暈”全詩
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
想閨中、錦換新翻暈。
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
只得愁成病。
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
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
奈飄風、不許蓬萊近。
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卜算子慢》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慢》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憑高望遠,云斷路迷,
站在高處眺望遠方,云霧遮擋了道路,迷失了方向,
山簇暮寒凄緊。
山巒疊翠,傍晚的寒意凄遠。
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
花草依然盛開,而燕子如何知道秋天即將結束。
想閨中、錦換新翻暈。
想念家中,錦繡翻滾的景象。
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
自從解下玉佩匆忙散開后,如今再也找不到鴛鴦了。
只得愁成病。
只能將愁苦埋在心底。
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
后悔登上瑤臺,錯留下金枕。
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
情不忍心相互遺忘,千萬里再去尋找音信。
奈飄風、不許蓬萊近。
可惜刮起了飄風,不允許接近蓬萊仙島。
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
又是一番冷雨凄涼,送別的鴻雁排成一隊。
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慢》表達了作者對離愁別緒的深切感受和內心的痛苦。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狀況,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與所愛之人的分離的痛苦。
詩中的憑高望遠、云斷路迷,以及山簇暮寒凄緊等景象,描繪了作者身處在迷茫和寒冷的環境中,無法找到歸途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迷失。
詩中的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以及對時間的感嘆。盡管花草依然盛開,但燕子并不知道秋天即將結束,這種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也映射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
詩中的想閨中、錦換新翻暈,以及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表達了作者對家人和所愛之人的思念和失去的遺憾。作者無法忘記家中的美好景象,但卻無法再找到曾經相伴的伴侶。
詩中的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以及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后悔和對重新聯系的渴望。然而,飄風阻隔了蓬萊仙島,凍雨凄涼送別的鴻雁成陣,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與所愛之人的分離和無法相聚的現實情況。
整首詩以朦朧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和迷茫困惑。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感受的描述,詩詞表達了對遠方的思念、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與所愛之人的分離的痛苦。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詩詞具有濃郁的離情別緒和哀愁之感,引發讀者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此外,詩中采用了一些意象的對比,如山簇暮寒凄緊與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的對比,以及奈飄風、不許蓬萊近與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的對比,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
《卜算子慢》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朱敦儒作為宋代文人的才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讀者可以通過細細品味其中的詩意,感受到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錦換新翻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màn
卜算子慢
píng gāo wàng yuǎn, yún duàn lù mí, shān cù mù hán qī jǐn.
憑高望遠,云斷路迷,山簇暮寒凄緊。
lán jú rú sī, yàn zi zěn zhī qiū jǐn.
蘭菊如斯,燕子怎知秋盡。
xiǎng guī zhōng jǐn huàn xīn fān yūn.
想閨中、錦換新翻暈。
zì jiě pèi cōng cōng sàn hòu, yuān yāng dào jīn nán wèn.
自解佩匆匆散后,鴛鴦到今難問。
zhǐ de chóu chéng bìng.
只得愁成病。
shì huǐ shàng yáo tái, wù liú jīn zhěn.
是悔上瑤臺,誤留金枕。
bù rěn xiāng wàng, wàn lǐ zài xún yīn xìn.
不忍相忘,萬里再尋音信。
nài piāo fēng bù xǔ péng lái jìn.
奈飄風、不許蓬萊近。
yòu yī fān dòng yǔ qī liáng, sòng guī hóng chéng zhèn.
又一番、凍雨凄涼,送歸鴻成陣。
“錦換新翻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