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遍闌干殘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倚遍闌干殘照”全詩
依舊紅圍綠繞。
樓下落花誰掃。
不見長安道。
碧云望斷無音耗。
倚遍闌干殘照。
試問淚彈多少。
濕遍樓前草。
分類: 憶故人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桃源憶故人》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桃源憶故人》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樓幾日無人到。
依舊紅圍綠繞。
樓下落花誰掃。
不見長安道。
碧云望斷無音耗。
倚遍闌干殘照。
試問淚彈多少。
濕遍樓前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桃源之地憶起故人的心境。詩中,詩人登上西樓,卻發現已經有幾天沒有人來過了。周圍的景色依然美麗,紅花綠樹依舊圍繞著樓閣。樓下的落花飄落,但不知道有誰來掃除。長安的道路已經不再可見,仿佛與桃源隔絕。碧云望去斷續無聲,詩人倚在闌干上,看著殘照。詩人試問自己,自己的淚水彈落了多少,濕潤了樓前的草地。
賞析:
《桃源憶故人》以桃源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詩人的情感來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之情。詩詞運用了景物的描寫與詩人內心的獨白,展示了桃源景色的美麗與寧靜,以及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紅圍綠繞的景色和樓下的落花,形象地表達了桃源的和諧與寂靜。長安道消失不見,象征著詩人與故人的分離和遙遠。碧云望斷無音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的深切。詩中的淚水和濕潤的草地,更加激發了讀者對詩人深情回憶的共鳴。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桃源中懷念故人的情感,通過景物的描繪與情感的抒發,展示出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的飽滿,使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人生、愛與離別的深思。
“倚遍闌干殘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yuán yì gù rén
桃源憶故人
xī lóu jǐ rì wú rén dào.
西樓幾日無人到。
yī jiù hóng wéi lǜ rào.
依舊紅圍綠繞。
lóu xià luò huā shuí sǎo.
樓下落花誰掃。
bú jiàn cháng ān dào.
不見長安道。
bì yún wàng duàn wú yīn hào.
碧云望斷無音耗。
yǐ biàn lán gān cán zhào.
倚遍闌干殘照。
shì wèn lèi dàn duō shǎo.
試問淚彈多少。
shī biàn lóu qián cǎo.
濕遍樓前草。
“倚遍闌干殘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