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來尋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月來尋我”全詩
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誰知,托契都難可。
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卜算子》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澗一枝梅,
免被園林鎖。
路遠山深不怕寒,
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誰知,
托契都難可。
獨自風流獨自香,
明月來尋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古老澗谷中一株孤獨的梅花,它不受園林的束縛,自由自在地開放。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它也不畏寒冷,仿佛與春天相互追逐。詩人內心的幽思與感嘆,只有誰能夠理解呢?他傾訴自己的心事,卻很難找到知己。他獨自享受著自由自在的風情與芬芳,期待著明月來尋找他。
賞析:
這首詩以古澗中的一枝梅花為主題,通過描繪梅花的自由生長和與春天的對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處傾訴的苦悶。詩中的古澗和山深給人一種幽靜、深邃的感覺,與梅花的自由開放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無奈。
詩人通過描述梅花不受園林鎖束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由與獨立的向往。梅花在嚴寒的環境中依然綻放,象征著作者堅韌不拔的品質和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詩中的“似共春相趓”一句,表達了梅花與春天相互追逐、相互輝映的景象,也可理解為詩人對美好生活與幸福的向往。
詩人的幽思和孤寂感在詩中得到展現,他獨自一人思考人生的真諦,卻很難找到可以傾訴和分享的知己。這種內心的孤獨和無奈在詩中流露出來,使讀者對詩人的境遇產生共鳴。
最后兩句“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獨特的品質和內在價值的肯定。他堅守自己的信念,獨自享受著自由和風情,期待著明月的到來,寄托了他對理想和希望的追求。
《卜算子》通過描繪梅花的形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和追求,表達了對自由、獨立和真實的向往。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人生哲理和情感抒發,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示了朱敦儒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思想情懷。
“明月來尋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gǔ jiàn yī zhī méi, miǎn bèi yuán lín suǒ.
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
lù yuǎn shān shēn bù pà hán, shì gòng chūn xiāng duǒ.
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yōu sī yǒu shéi zhī, tuō qì dōu nán kě.
幽思有誰知,托契都難可。
dú zì fēng liú dú zì xiāng, míng yuè lái xún wǒ.
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
“明月來尋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