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挼花傳酒緩聲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挼花傳酒緩聲歌”全詩
挼花傳酒緩聲歌。
柳枝團扇別離多。
擁髻凄涼論舊事,曾隨織女度銀梭。
當年今夕奈愁何。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浣溪沙(贈賁大夫歌者,其人嘗在大家)》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贈賁大夫歌者,其人嘗在大家)》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晚菊花前斂翠蛾。
挼花傳酒緩聲歌。
柳枝團扇別離多。
擁髻凄涼論舊事,
曾隨織女度銀梭。
當年今夕奈愁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以及在這個場景中引發的思考和愁緒。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傳達出對流逝時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晚上菊花前的景象,菊花盛開,翠蛾在花叢間舞動。這里的晚菊花前可以被視為時光的象征,暗示了歲月的流逝。
接著,詩人描繪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場景,人們圍坐在一起,互相傳遞花酒,悠緩地唱歌。這種歡樂的氛圍和有序的交流,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然而,詩人在下一句表達了離別的多情景象,柳枝和團扇都成了分離的象征。這里的別離暗示了人世間的離合悲歡,暗示了人事的無常和變遷。
接下來,詩人轉向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他描述了一個凄涼的形象,抱著頭發,孤獨地談論著過去的事情。這種凄涼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無奈。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思考和對現實的無奈。他曾經隨著織女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但現在卻陷入了愁緒之中。這種對比凸顯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現實無法挽回的感嘆。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景物和形象都被賦予了象征意義,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傳達出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
“挼花傳酒緩聲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zèng bēn dài fū gē zhě, qí rén cháng zài dà jiā
浣溪沙(贈賁大夫歌者,其人嘗在大家)
wǎn jú huā qián liǎn cuì é.
晚菊花前斂翠蛾。
ruá huā chuán jiǔ huǎn shēng gē.
挼花傳酒緩聲歌。
liǔ zhī tuán shàn bié lí duō.
柳枝團扇別離多。
yōng jì qī liáng lùn jiù shì, céng suí zhī nǚ dù yín suō.
擁髻凄涼論舊事,曾隨織女度銀梭。
dāng nián jīn xī nài chóu hé.
當年今夕奈愁何。
“挼花傳酒緩聲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