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歸來何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國歸來何事”全詩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
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分類: 步月
作者簡介(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為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后退隱廬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于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周紫芝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是宋代周紫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
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濯錦橋邊的月光下,幾度照亮中秋。
每年的這個夜晚,清麗的景色與我和你同游。
千里相隨到何處,看盡吳江的波浪和越山的峻嶺,又到了古老的徐州。
應該是因為歲月已將我染上霜髯,我向西望,倚靠在黃樓之上。
天空如同水面,云彩像是清掃,我的素魂在流動。
不知道今晚是何夜,我們相對時言語中帶有牽絆和愁緒。
從故國歸來,有什么事情讓我記住了易南枝上驚飛的鵲鳥,還有對玉兔的羞怯。
踏盡了疏落的桐樹影,卻依然為了你留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周紫芝在中秋夜歸自彭門時的心情和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繪月光、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和思鄉之情。
首句"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以描繪夜晚的月光為開場,月光照耀著中秋的美景,暗示著詩人的歸來。
接下來的幾句"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表達了詩人和親友一同共游中秋之夜的愉悅心情,清麗的景色成為他們相伴的背景。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描繪了他們的旅途,跨越了萬里,觀賞了吳江的波浪和越山的峻嶺,最終到達古老的徐州。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表達了詩人的年歲已高,他倚靠在黃樓上向西眺望,思緒回歸過去。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通過比喻的手法,將天空比作水面,云彩像是被清掃的一樣,詩人的心境如流動的素魂。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流逝和與親友分別的憂愁之情。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則表達了詩人歸來后的心愿,他愿意踏遍疏落的桐樹影,為了親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對歸鄉的思念和對親友的情誼。詩詞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等修辭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給讀者帶來詩意的享受和思考。
“故國歸來何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wáng cì qīng guī zì péng mén, zhōng qiū bù yuè
水調歌頭(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
zuò zhuó jǐn qiáo biān yuè, jǐ dù zhào zhōng qiū.
作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
nián nián cǐ yè qīng jǐng bàn wǒ yǔ jūn yóu.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
wàn lǐ xiāng suí hé chǔ, kàn jǐn wú bō yuè zhàng, gèng xiàng gǔ xú zhōu.
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yīng wèi shuāng rán lǎo, xī wàng yǐ huáng lóu.
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
tiān rú shuǐ, yún shì sǎo, sù hún liú.
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
bù zhī jīn xī hé xī, xiāng duì yǔ jī chóu.
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
gù guó guī lái hé shì, jì yì nán zhī jīng què, hái duì yù chán xiū.
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
tà jǐn shū tóng yǐng, gèng fù wèi jūn liú.
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故國歸來何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