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角天涯無近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角天涯無近遠”全詩
千里西來,始識廬山面。
愛酒楊雄渾不管。
天與鄰翁,來慰窮愁眼。
似驚鴻,吹又散。
畫舸橫江,望斷江南岸。
地角天涯無近遠。
一闋清歌,且放梨花滿。
作者簡介(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為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后退隱廬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于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蘇幕遮》周紫芝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幕遮》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周紫芝。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相邀,山作伴。
千里西來,始識廬山面。
愛酒楊雄渾不管。
天與鄰翁,來慰窮愁眼。
似驚鴻,吹又散。
畫舸橫江,望斷江南岸。
地角天涯無近遠。
一闋清歌,且放梨花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人與作者相邀,并一同登山作伴的情景。老人千里遠來,初次領略了廬山的風貌。他熱愛美酒,不顧年老身體的不適,與作者一同共飲。老人與作者在一起,給予了作者窮愁的眼睛以慰藉。
詩中采用了眾多意象和修辭手法,以展現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情風物的感受。詩中的"驚鴻"意味著美麗的景色,但很快又隨風散去,表達了美好事物的短暫性。詩句"畫舸橫江,望斷江南岸"描繪了一幅遠離家鄉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
整首詩以"地角天涯無近遠"作為總結,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不論身處何地,無論距離遙遠與否,人們都應該珍惜眼前的美好,放下憂愁,享受生活。最后一句"一闋清歌,且放梨花滿"則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豁達態度,以及對自然美好的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情風物,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中融入了對生活和人情的深刻感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得到了一種對人生的啟示。
“地角天涯無近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mù zhē
蘇幕遮
lǎo xiāng yāo, shān zuò bàn.
老相邀,山作伴。
qiān lǐ xī lái, shǐ shí lú shān miàn.
千里西來,始識廬山面。
ài jiǔ yáng xióng hún bù guǎn.
愛酒楊雄渾不管。
tiān yǔ lín wēng, lái wèi qióng chóu yǎn.
天與鄰翁,來慰窮愁眼。
shì jīng hóng, chuī yòu sàn.
似驚鴻,吹又散。
huà gě héng jiāng, wàng duàn jiāng nán àn.
畫舸橫江,望斷江南岸。
dì jiǎo tiān yá wú jìn yuǎn.
地角天涯無近遠。
yī què qīng gē, qiě fàng lí huā mǎn.
一闋清歌,且放梨花滿。
“地角天涯無近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