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林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荊棘林中”全詩
不起于坐。
畐塞虛空我。
問路臺山,婆子隨聲和。
還知么。
石橋老個。
些子平窺破。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點絳唇(別代凈眾)》向子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別代凈眾)》是宋代向子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荊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過。
不起于坐。畐塞虛空我。
問路臺山,婆子隨聲和。
還知么。石橋老個。些子平窺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在荊棘叢生的森林中行走的情景。詩人自稱是畐塞虛空之人,意指他的心境空虛,處于迷茫的狀態。他向一個名叫臺山的地方問路,一個老婆子隨聲附和,但他并不確定婆子是否真正了解路線。最后,詩人提到一個石橋,似乎是在說這個石橋老了,透過這些瑣碎的景象,他似乎洞悉了一些事物的虛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荊棘叢生的環境,通過描述詩人行走的過程和遇到的人物,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迷惘。詩中運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將自己比喻為畐塞虛空之人,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空虛和迷茫。婆子隨聲和的描寫,既可以理解為對詩人的陪伴,也可以理解為對他的疑問的回應,增加了詩中的情感和張力。
最后兩句詩中,石橋成為了一種象征,詩人通過它來寄托自己對于世事虛妄的認識。石橋老去,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詩人或許在這種變遷中看到了一些真相。整首詩把握了以簡潔凝練的表達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意象,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荊棘林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bié dài jìng zhòng
點絳唇(別代凈眾)
jīng jí lín zhōng, làng kuā hǎo shǒu céng chuān guò.
荊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過。
bù qǐ yú zuò.
不起于坐。
fú sāi xū kōng wǒ.
畐塞虛空我。
wèn lù tái shān, pó zǐ suí shēng hé.
問路臺山,婆子隨聲和。
hái zhī me.
還知么。
shí qiáo lǎo gè.
石橋老個。
xiē zǐ píng kuī pò.
些子平窺破。
“荊棘林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