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和清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月和清影”全詩
誰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
天地一蘧廬,夢事慵思省。
若個知余懶是真,心已如灰冷。
作者簡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卜算子(重陽后數日避亂行雙源山間,見菊復用前韻·時以九江郡懇辭未報)》向子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重陽后數日避亂行雙源山間,見菊復用前韻·時以九江郡懇辭未報)》是宋代文人向子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時菊碎榛叢,
地僻柴門靜。
誰道村中好客稀,
明月和清影。
天地一蘧廬,
夢事慵思省。
若個知余懶是真,
心已如灰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離開喧囂的塵世,來到僻靜的山間避亂的情景。詩中以描寫菊花、村莊和清幽的山景為主線,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冷寂之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清凈寧靜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寥寥數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受。首句“時菊碎榛叢”以花草的凋零和破碎的景象開篇,暗示了世事無常的道理。接著描寫了僻靜的村莊和柴門的寧靜,與外界繁忙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并問道:“誰道村中好客稀”,表達了作者對村莊中友好待客之風的思念。
詩的下半部分以“天地一蘧廬”開頭,描繪了作者在山間的簡陋住所,以及他懶散的心態。接著,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懶散態度的自省,以及對世事的冷漠和失望。最后一句“心已如灰冷”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冷寂之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和清凈的向往。此詩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華的疲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我省察。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凈心境的思想傾向。
“明月和清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chóng yáng hòu shù rì bì luàn xíng shuāng yuán shān jiān, jiàn jú fù yòng qián yùn shí yǐ jiǔ jiāng jùn kěn cí wèi bào
卜算子(重陽后數日避亂行雙源山間,見菊復用前韻·時以九江郡懇辭未報)
shí jú suì zhēn cóng, dì pì zhài mén jìng.
時菊碎榛叢,地僻柴門靜。
shuí dào cūn zhōng hào kè xī, míng yuè hé qīng yǐng.
誰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
tiān dì yī qú lú, mèng shì yōng sī shěng.
天地一蘧廬,夢事慵思省。
ruò gè zhī yú lǎn shì zhēn, xīn yǐ rú huī lěng.
若個知余懶是真,心已如灰冷。
“明月和清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