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德有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知德有鄰”全詩
更著使君清絕。
梅似竹,竹如君。
須知德有鄰。
月同高,風同調。
月底風前一笑。
翻碎影,度微香。
與人風味長。
作者簡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更漏子(題趙伯山青白軒,時王豐父、劉長因同賦)》向子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更漏子(題趙伯山青白軒,時王豐父、劉長因同賦)》
竹孤青,梅釅白。
更著使君清絕。
梅似竹,竹如君。
須知德有鄰。
月同高,風同調。
月底風前一笑。
翻碎影,度微香。
與人風味長。
中文譯文:
竹葉孤獨青翠,梅花香氣濃郁白。
更漏聲似在勸告使君要清修克己。
梅花看起來像竹子,竹子又像君主。
應該知道,善行與善鄰是相伴的。
月亮高懸,風兒和諧。
月底在風前輕笑一番。
倒映成碎影,散發微弱香氣。
與他人共享風味之長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向子諲所作,與趙伯山、王豐父、劉長因一同題賦。詩人以竹和梅為意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一種修身養性、與鄰近相處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竹葉的孤獨青翠和梅花的濃郁白色,以此隱喻了君子應當保持清修克己的品質。更漏聲在此起到提醒使君的作用,暗示了時刻警惕自己的行為,遵循道德準則。
其次,詩人將梅花比作竹子,竹子比作君主,表達了梅花和竹子的相似之處,以及君子應當具備的高尚品質。這里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倡導君子應當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接下來,詩人以月亮和風為比喻,形容月亮高懸,風和月同調,暗示了君子應當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以及與他人之間應該保持和睦友好的關系。
最后,詩人通過描繪月底在風前輕笑、影子翻碎、微弱香氣的情景,表達了君子應該以謙遜、內斂的態度與他人交往,以及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展現風度和魅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竹、梅、月、風等自然意象來寄托君子修身齊家治國的理念,強調了道德修養與鄰里和睦的重要性。通過簡潔精煉的語言和意象的巧妙運用,表達了詩人對君子風范的贊頌和思考。
“須知德有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lòu zi tí zhào bó shān qīng bái xuān, shí wáng fēng fù liú zhǎng yīn tóng fù
更漏子(題趙伯山青白軒,時王豐父、劉長因同賦)
zhú gū qīng, méi yàn bái.
竹孤青,梅釅白。
gèng zhe shǐ jūn qīng jué.
更著使君清絕。
méi shì zhú, zhú rú jūn.
梅似竹,竹如君。
xū zhī dé yǒu lín.
須知德有鄰。
yuè tóng gāo, fēng tóng diào.
月同高,風同調。
yuè dǐ fēng qián yī xiào.
月底風前一笑。
fān suì yǐng, dù wēi xiāng.
翻碎影,度微香。
yú rén fēng wèi zhǎng.
與人風味長。
“須知德有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