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籬呼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籬呼取”全詩
看筍成竿,等花著果,永晝供閑坐。
蒼蒼晚色,臨淵小立,引首暮鷗飛墮。
悄無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百年似夢,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
我自知魚,翛然濠上,不問魚非我。
隔籬呼取,舉杯對影,有唱更憑誰和。
知淵明,清流臨賦,得似恁么。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永遇樂(初夏獨坐西山釣臺新亭)》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永遇樂(初夏獨坐西山釣臺新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彌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曲徑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過。
曲徑蜿蜒而幽深,小亭子依偎在翠綠的樹木旁,春天的景色剛剛過去。
看筍成竿,等花著果,永晝供閑坐。
看著竹筍長成竹竿,等待花朵結出果實,整天供我閑坐。
蒼蒼晚色,臨淵小立,引首暮鷗飛墮。
藍藍晚霞,我站在懸崖邊,引首觀看晚鷗飛翔墜落。
悄無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寂靜無人,只有一條溪流和山影,可惜被人為的渠道分割破壞了。
百年似夢,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
百年如夢一般,身體仿佛寄居其中,無論南北去留都可以。
我自知魚,翛然濠上,不問魚非我。
我自覺是一條魚,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水中,不去問魚非我。
隔籬呼取,舉杯對影,有唱更憑誰和。
隔著籬笆呼喚,舉起酒杯對著自己的倒影,如果有歌唱,更憑誰與我同樂。
知淵明,清流臨賦,得似恁么。
了解深淵的明智,像清澈的流水一樣貼近寫作,理解得如此之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初夏的景色和個人的心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感悟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詩中的小亭、竹筍、花果、溪流等元素都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美麗,而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體悟,與自己內心的體驗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由、無拘束的追求。最后的幾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身份、歸屬和自由選擇的思考,以及對自我獨立的肯定。
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表達,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點和李彌遜詩人的獨特風格。
“隔籬呼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ù lè chū xià dú zuò xī shān diào tái xīn tíng
永遇樂(初夏獨坐西山釣臺新亭)
qū jìng tōng yōu, xiǎo tíng yī cuì, chūn shì cái guò.
曲徑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過。
kàn sǔn chéng gān, děng huā zhe guǒ, yǒng zhòu gōng xián zuò.
看筍成竿,等花著果,永晝供閑坐。
cāng cāng wǎn sè, lín yuān xiǎo lì, yǐn shǒu mù ōu fēi duò.
蒼蒼晚色,臨淵小立,引首暮鷗飛墮。
qiāo wú rén, yī xī shān yǐng, kě xī bèi qú fēn pò.
悄無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bǎi nián shì mèng, yī shēn rú jì, nán běi qù liú jiē kě.
百年似夢,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
wǒ zì zhī yú, xiāo rán háo shàng, bù wèn yú fēi wǒ.
我自知魚,翛然濠上,不問魚非我。
gé lí hū qǔ, jǔ bēi duì yǐng, yǒu chàng gèng píng shuí hé.
隔籬呼取,舉杯對影,有唱更憑誰和。
zhī yuān míng, qīng liú lín fù, dé shì rèn me.
知淵明,清流臨賦,得似恁么。
“隔籬呼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