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寓絲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石寓絲竹”全詩
昂霄氣概,古來無地可容才。
不見騎鯨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鶴與同儕。
有意謝軒冕,無計避嫌猜。
靜中樂,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輩,一笑丘壑寫高懷。
只恐天催玉斧,為破煙塵昏翳,人自日邊來。
東閣動詩興,莫待北枝開。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水調歌頭(次李伯紀韻趣開東閣)》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次李伯紀韻趣開東閣)
安石寓絲竹,方朔雜詼諧。
昂霄氣概,古來無地可容才。
不見騎鯨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鶴與同儕。
有意謝軒冕,無計避嫌猜。
靜中樂,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輩,一笑丘壑寫高懷。
只恐天催玉斧,為破煙塵昏翳,人自日邊來。
東閣動詩興,莫待北枝開。
中文譯文:
水調歌頭(次李伯紀韻趣開東閣)
安石隱藏在絲竹之間,方朔混雜著幽默。
昂揚的氣概,古往今來沒有地方能容納這般才情。
不見騎鯨的仙伯,唾手可得的功名已經過去,猿猴和仙鶴成為同伴。
有意向皇室道謝,無法避免嫌疑和猜忌。
在寧靜中享受樂趣,山峰映照著座位,月亮浮在酒杯上。
忘卻自我,沉浸在高尚的情懷中一笑丘壑。
只怕天命催促著玉斧,破開煙塵的昏暗,人們從日邊而來。
東閣中動起了詩的靈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開放。
詩意:
這首詩以李伯紀的韻律為基礎,描述了作者李彌遜對安石和方朔的贊賞。安石以絲竹之音隱藏著他的才華,方朔則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他們的氣概和才情都是昂揚的,但又無處容身。詩中還提到了騎鯨的仙伯,指的是古代的傳說人物,他們已經過去了,而猿猴和仙鶴成為了同伴。作者希望能向皇室表達謝意,但又無法避免嫌疑和猜忌。在寧靜中,作者沉浸在高尚的情懷中,忘卻自我,一笑丘壑。但他也擔心天命催促著玉斧,破開煙塵的昏暗,人們從日邊而來。最后,作者希望東閣中的詩歌能夠激發靈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開放。
賞析:
這首詩以李伯紀的韻律為基礎,展示了作者對安石和方朔的贊賞。通過對他們才情的描繪,表達了他們的氣概和才華無處容身的遺憾。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騎鯨的仙伯、猿猴和仙鶴等,給人以神秘和奇幻的感覺。作者希望能夠向皇室表達謝意,但又感到無法避免嫌疑和猜忌,這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作者希望東閣中的詩歌能夠激發靈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開放,這表達了作者對創作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安石寓絲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cì lǐ bó jì yùn qù kāi dōng gé
水調歌頭(次李伯紀韻趣開東閣)
ān shí yù sī zhú, fāng shuò zá huī xié.
安石寓絲竹,方朔雜詼諧。
áng xiāo qì gài, gǔ lái wú dì kě róng cái.
昂霄氣概,古來無地可容才。
bú jiàn qí jīng xiān bó, tuò shǒu gōng míng shì le, yuán hè yǔ tóng chái.
不見騎鯨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鶴與同儕。
yǒu yì xiè xuān miǎn, wú jì bì xián cāi.
有意謝軒冕,無計避嫌猜。
jìng zhōng lè, shān zhào zuò, yuè fú bēi.
靜中樂,山照座,月浮杯。
wàng xíng zhàn bèi, yī xiào qiū hè xiě gāo huái.
忘形湛輩,一笑丘壑寫高懷。
zhǐ kǒng tiān cuī yù fǔ, wèi pò yān chén hūn yì, rén zì rì biān lái.
只恐天催玉斧,為破煙塵昏翳,人自日邊來。
dōng gé dòng shī xìng, mò dài běi zhī kāi.
東閣動詩興,莫待北枝開。
“安石寓絲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