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正三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位正三槐”全詩
人間一夢黃粱熟。
邇來荊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笑問從前,誰調玉燭。
當筵鮑老那能曲。
山中飲酒是生涯,欲歸未果成煩促。
作者簡介(王以寧)
王以寧(約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屬湖南),是兩宋之際的愛國詞人。他曾為國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從鼎州借來援兵,解了太原圍。
《踏莎行》王以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以寧。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
人間一夢黃粱熟。
邇來荊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笑問從前,誰調玉燭。
當筵鮑老那能曲。
山中飲酒是生涯,欲歸未果成煩促。
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踏莎行》描述了詩人王以寧的游仙之旅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以自然景物和仙境之旅為背景,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自由與超脫的向往。
詩的開頭寫道:“位正三槐,光生九族”,表明詩人身居高位,家世顯赫。然而,他在人間的一切都被描繪為一場短暫的夢境,“人間一夢黃粱熟”。這種對塵世的顛覆性思考,顯示了詩人對虛幻與真實的思考和對功名利祿的頹廢。
接下來,詩人講述了自己最近在荊楚地區的仙境之旅,選擇在延原北深處安居。這里的“荊楚地行仙”表明詩人追求超脫塵世的修仙之路,尋找心靈的安寧與自由。他笑著問過去的時光,那些曾經調度黃金燭臺的人在哪里?鮑老是指鮑照,他是晉代文學家,以其美酒和文學才華著稱。這里的意思是說,過去的盛宴和華麗的生活已經不再重要,真正的快樂在于山中自由自在地飲酒。
最后兩句“欲歸未果成煩促”,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渴望,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實現,讓他感到焦慮和困擾。
《踏莎行》通過對仙境之旅和對人生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頹廢厭倦,對自由與超脫的向往,以及對歸鄉的渴望與困擾。這首詩詞以清新的語言和意境,展現了王以寧的獨特思想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位正三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wèi zhèng sān huái, guāng shēng jiǔ zú.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
rén jiān yī mèng huáng liáng shú.
人間一夢黃粱熟。
ěr lái jīng chǔ dì xíng xiān, bǔ jū shēn zài yán yuán běi.
邇來荊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xiào wèn cóng qián, shuí diào yù zhú.
笑問從前,誰調玉燭。
dāng yán bào lǎo nà néng qū.
當筵鮑老那能曲。
shān zhōng yǐn jiǔ shì shēng yá, yù guī wèi guǒ chéng fán cù.
山中飲酒是生涯,欲歸未果成煩促。
“位正三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