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軒面對芙蓉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軒面對芙蓉浦”全詩
宜風宜月還宜雨。
紅少綠多時。
簾前光景奇。
繩床烏木幾。
盡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
與花為主人。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菩薩蠻(荷花)》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荷花)》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面對菡萏花所感受到的美麗景色。這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南面的軒窗面對著芙蓉浦。
適宜的風、適宜的月亮,還有適宜的雨。
紅色的花少,綠色的荷葉多,美麗的光景是怎樣的啊。
簾前的景象是如此奇特。
繩床是烏木制成的小床,幾個香爐散發出甜美的香氣。
整天都是花香繞身。
起床后,寫下了一篇新詩。
我與花兒成了朋友,成了這個花香世界的主人。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面對菡萏花園的美麗景色,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欣賞和贊美之情。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將花香、光景以及細膩的觸感傳達給讀者,讓讀者感受到了寧靜、美麗的自然環境。
詩人以紅綠對比的方式,將花朵和荷葉的色彩予以對比,展示了菡萏花作為夏季的代表花卉的美麗和生命力。詩人描述了簾前的景象奇特,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在這個環境中的驚艷與喜悅。
詩中還包含了一種對香氣的描寫,通過“繩床烏木幾”和“盡日繁香里”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整個花香世界的馥郁氣息。而“與花為主人”的表述,則表達了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與花朵成為親密的朋友,共同享受這個美妙的花香世界。
總體而言,《菩薩蠻(荷花)》是一首以自然景色為背景的詩詞,通過描繪花朵、荷葉以及香氣,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領悟。
“南軒面對芙蓉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hé huā
菩薩蠻(荷花)
nán xuān miàn duì fú róng pǔ.
南軒面對芙蓉浦。
yí fēng yí yuè hái yí yǔ.
宜風宜月還宜雨。
hóng shǎo lǜ duō shí.
紅少綠多時。
lián qián guāng jǐng qí.
簾前光景奇。
shéng chuáng wū mù jǐ.
繩床烏木幾。
jǐn rì fán xiāng lǐ.
盡日繁香里。
shuì qǐ yī piān xīn.
睡起一篇新。
yǔ huā wéi zhǔ rén.
與花為主人。
“南軒面對芙蓉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