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散暮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散暮鴉”全詩
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
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
心折。
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兩宮何處,塞垣祗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
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一場秋風急雨,驚散了傍晚的烏鴉,雨過之后,天氣豁然開朗,一會兒一輪明月高懸夜空,發出了清冷的月光。 秋柳枝條稀疏,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幾只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發出忽明忽滅的亮光,乘舟揚帆,滿湖水氣上升,在月色下朦朧蒼茫看不分明,水中雜亂的菰蒲被秋風吹得搖曳零亂,發出瑟瑟悲鳴的凄切聲響,酒醒夢斷時,倚著桅桿心中更加悲傷凄切了。
悲傷到心中摧折,連金星都發怒了,國難當頭之時出現叛亂,金兵入侵囂張到了極點。想要引來天河之水,洗掉中原被敵人屠殺的同胞血肉。徽、欽二帝現在又在何處?目前南宋和金的邊境只有一江之隔,形勢更是十分危急。而自己再有壯志也不過與南朝時的王處仲一樣,白白擊碎唾壺,空有決心而無所可為,甚至還不如王處仲,連悲歌也是欲唱不能。自己在萬里之外的吳興漂泊避亂,還時刻不忘被金兵擄走的二主,時時為國事多艱,君主多難而痛哭流涕。
注釋
⑴己酉(yǒu):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⑵吳興:今浙江湖州。
⑶驚散暮(mù)鴉:傍晚的烏鴉被驚散。
⑷低迷:模糊的樣子。
⑸菰蒲(gū pú):菰草和蒲草。
⑹秋聲咽(yè):西風聲音凄切。
⑺危檣:船上高聳(sǒng)的桅桿。
⑻心折:心中摧折,傷心之極。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駭(hài),心折(shé)骨驚。”
⑼長庚(gēng):金星。據《史記·天官書》載,金星主兵戈之事。
⑽群盜: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濟南知府劉豫叛宋降金。三年,苗傅、劉正彥作亂,逼迫高宗傳位太子,兵敗被殺。
⑾猖獗(chāng jué):亦作“ 猖蹶 ”,任意橫行。
⑿兩宮:指徽(huī)、欽(qīn)二帝。
⒀塞垣(sāi yuán):南宋與金國,夾岸陳兵,只隔長江一水。塞,邊境。
⒁唾壺(tuò hú):借喻詞人自己不能親自殺敵雪恥的悲憤心情。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每酒后,輒詠‘老驥(jì)伏櫪(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⒂龍沙:沙漠邊遠之地,指徽、欽二帝幽囚之所。
⒃孤臣:詞人自指。
⒄吳越:古代的吳國、趙國,今江浙一帶,為南宋政府所在地。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賞析
該詞上片寫景,開頭便寫了“雨急云飛”的自然景象,這是詞人對當時政治形勢危急險惡的形象暗示。 “暮天涼月”點明時令與具體時間——在秋季的某一天暴雨過后,從傍晚到晚上。接著由景及人,寫詞人泛舟湖上所見的兩岸景色:秋柳枝條稀疏,螢火蟲發出忽明忽滅的光。詞人在這里抹上一層陰暗、凄涼的色彩,表達了詞人凄切、悲愴之情。接著由遠及近,看見滿湖水氣上升,聽到水中雜亂的菰蒲被秋風吹得發出瑟瑟悲鳴的凄切聲響。這里詞人既寫了景色,又寫到了聲音,二者交織在一起,使詞中所刻畫的意境更顯得清冷寂寥。在一片凄惋的秋景中,詞人心中充滿無比深沉的悲愁,只好借酒澆愁,以醉解千愁了。
下片是抒情, “心折,長庚光怒”,由情及景,把詞人郁積在心的滿腔悲憤,噴薄而出,一氣呵成。 “心折”兩字比喻傷心到了極點。詞人在這里用“心折”是承上啟下的,既說明悲傷的程度,又展示了下文由景及情聯想到了的國難國恥:金人氣焰猖狂,幾年前擄走徽欽二帝,現在又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好河山,長江竟成了國家的邊界。自己和抗戰派人士則受到壓抑,只能悲歌哭泣,無力挽救天下,洗雪國恥。“群盜猖獗”,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群盜”指賣國求榮甘當金人走狗的漢奸與投降派,如黃潛善、劉豫之流;一種解釋認為“群盜”是反語,指被投降派誣蔑為“盜”的風起云涌的抗金義兵。兩種解釋都認為“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是對當時形勢的高度概括。“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則是全詞的主旋律,集中體現了抗戰派和廣大人民的愿望:收復中原,洗雪國恥,拯救水深火熱中的民眾。詞最后兩句,將“愛國”與“忠君”結合在一起,亦是當時的時代環境使然。
該詞在寫法上主要應用的是情景交融,上片所寫的凄涼暗淡的景物,既包含著詞人悲涼抑郁的感情,又暗寓著動蕩危亡的政治局面;下片提到的“長庚”、“天河”,也是詞人抬頭所見的空中星宿。詞人從此展開聯想,進行議論和抒情,寫出了自己的滿腔悲憤與豪情壯志。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創作背景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己酉年)春天,金兵大舉南下,直逼揚州。高宗(即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從揚州渡江南下,狼狽南逃,這時長江以北地區全部被金兵占領。詞人為了避難而南行,是年秋天在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感慨時事心生悲哀,寫下了這首悲壯的詞作。“驚散暮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zhōu màn jǐ yǒu qiū wú xīng zhōu zhōng zuò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
yǔ jí yún fēi, jīng sàn mù yā, wēi nòng liáng yuè.
雨急云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
shuí jiā shū liǔ dī mí, jǐ diǎn liú yíng míng miè.
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yè fān fēng shǐ, mǎn hú yān shuǐ cāng máng, gū pú líng luàn qiū shēng yàn.
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
mèng duàn jiǔ xǐng shí, yǐ wēi qiáng qīng jué.
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
xīn zhé.
心折。
cháng gēng guāng nù, qún dào zòng héng, nì hú chāng jué.
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
yù wǎn tiān hé, yī xǐ zhōng yuán gāo xuè.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liǎng gōng hé chǔ, sāi yuán zhī gé cháng jiāng, tuò hú kōng jī bēi gē quē.
兩宮何處,塞垣祗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
wàn lǐ xiǎng lóng shā, qì gū chén wú yuè.
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驚散暮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