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記莫由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受記莫由同”全詩
皇心滿塵界,佛跡現虛空。
日月宜長壽,人天得大通。
喜聞題寶偈,受記莫由同。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趙彥昭)
[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奐然,甘州張掖人。生年不詳,約卒于唐玄宗開元二年后不久。少豪邁,風骨秀爽。及進士第,調南部尉。歷左臺監察御史。中宗時,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睿宗立,出為宋州刺史。后入為吏部侍郎,遷刑部尚書,封耿國公。尋貶江州別駕,卒。彥昭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傳于世。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趙彥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出自豫地,乘秋節,
登高陟上梵王宮。
皇心滿足塵世間,
佛跡顯現于虛空。
日月宜長壽,人天得大通。
喜聞寶偈的題作,
福運不可由音訊追逐。
詩意:
這首詩是趙彥昭在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屠后,應制于皇帝的詔命所寫。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登上慈恩寺,沐浴在佛教神圣的氛圍中,表達了人間皇帝的心靈得到滿足,佛教德化流露出虛空之中。
賞析:
該詩表達了詩人在登上慈恩寺浮屠后對佛教境界的感悟。詩中描述了佛教的圣地慈恩寺,以及佛教的意義,表示以佛教教義來激勵國力的增長。詩中還描繪了佛教的神奇之處,以及佛教對于人間生活的美好寓意。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雄偉的景象勾畫出了佛教的宏偉和內涵,詩人對佛教觀念的贊美也凸顯了佛教對于他的心靈的影響。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以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佛教的崇高與博大,并通過與皇帝的關系,突出了佛教的普世價值和美好寓意。
“受記莫由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jiǔ yuè jiǔ rì dēng cí ēn sì fú tú yìng zh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chū yù chéng qiū jié, dēng gāo zhì fàn gōng.
出豫乘秋節,登高陟梵宮。
huáng xīn mǎn chén jiè, fú jī xiàn xū kōng.
皇心滿塵界,佛跡現虛空。
rì yuè yí cháng shòu, rén tiān de dà tōng.
日月宜長壽,人天得大通。
xǐ wén tí bǎo jì, shòu jì mò yóu tóng.
喜聞題寶偈,受記莫由同。
“受記莫由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