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春去催人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來春去催人老”全詩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翻譯及注釋
翻譯
春來春去時光如飛催人老,我怎肯輕易輸給年輕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樣狂放不羈,胡子白了根本沒有關系。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注釋
⑴晦:陰歷月末。
⑵輸:負。
⑶白髭(zī):嘴邊的胡子發白了。
⑷管領:主管的意思。
⑸教:使,令。
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創作背景
從詞中的詞意來看,該詞當作于詞人晚年。詩人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間。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賞析
這首春詞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現她蹙眉惜春的心態。歐陽炯的《三字令》“春欲盡,日遲遲”一首,從春盡人不歸的藝術角度,運筆隨意而著重于刻畫佳人的無限相思。至于抒發青春難駐,臨老傷春的感覺,張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云:“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青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這種時光易逝的送春感觸,寫得神韻高妙,但詞人流露出的情緒卻是深沉和憂愁的,有著無窮的感傷。張元干這首詞的藝術構思與上兩首不同,情調曠達酒脫,可謂別具一格。
首先從詞的組織結構來看,詞人沒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緊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懷,一氣呵成。起句“春來春去催人老”,即寫出了作者對春去的內心感應。春來春去,時光匆匆易逝。這對于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騰。張先詞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所流露的是一種人事紛繁、朱顏易改的感傷情調。這首詞中所承接的是“老夫爭肯輸年少”。詞人雖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沒有悲感,還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這種不服老的自在灑脫的襟懷,才能生發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勢態,使上下片一氣呵成。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張元干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是壯志依存。詩人投閑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遺恨,但又是抱著“心存自在天,腳踏安樂地”的曠達情懷。
詞中所寫“坐中偶書”的感受,似是信手拈來,實是胸襟情懷的真實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蘇軾《江城子》詞“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領風光處”則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歸》“金谷風光依舊在,無人管領石家春”的詩意。此處與“插花還起舞”相連接,充分體現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曠達樂觀的風貌。這首詞中性靈的流露,具有一種真實、自然之美。
這首自抒情懷的詞作,語言樸質自然,明白曉暢。“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語意顯露,造句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又不落前人窠臼。這種個性化語言的傾吐,既是時光與生命相撞擊產生的火花,又疑聚著詞人“坐中”瞬間的真實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風韻。
“春來春去催人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chūn lái chūn qù cuī rén lǎo, lǎo fū zhēng kěn shū nián shào.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
zuì hòu shào nián kuáng, bái zī shū wèi fáng.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chā huā hái qǐ wǔ, guǎn lǐng fēng guāng chù.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
bǎ jiǔ gòng liú chūn, mò jiào huā xiào rén.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春來春去催人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