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拄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言拄笏”全詩
見十里長堤,數聲啼F774,至今清淚,襟袖斕斑。
誰信道,沈腰成瘦減,潘鬢就衰殘。
漫把酒臨風,看花對月,不言拄笏,無緒憑闌。
相逢復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應念馬催行色,泥濺征衫。
況芳菲將過,紅英婉娩,追隨正樂,黃鳥間關。
爭得此心無著,渾似云閑。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風流子(和桐城魏宰)》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流子(和桐城魏宰)》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扁舟南浦岸為背景,描述了與珊珊分別后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扁舟停泊在南浦的岸邊,離別之處,聽到佩環的聲音,回憶起珊珊的容顏。看見了十里長堤,幾聲啼鳥,至今還能感受清淚,衣袖上斑斕的痕跡。誰會相信,沈腰變得更加瘦弱,潘鬢也開始衰殘。漫不經心地拿起酒杯,對著花兒和月亮,不說話,不拄著拐杖,無所牽掛地倚在欄桿上。相逢時又感到相思之情,只能凝視著秋水,送走了對春山的思念。應該記得馬催促著行程,泥濘濺到了征衫上。何況芳菲將要過去,紅英花兒盛開婉娩,追隨著正歡樂,黃鳥在山間飛舞。爭取不讓這份心情執著,仿佛像云一樣自由自在。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珊珊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南浦岸邊停泊的扁舟上,回憶起與珊珊分別時的情景,聽到佩環的聲音,感受到了清淚的滑落。詩人描述了珊珊的容顏和自己的衰老,展現了歲月的無情和時間的流轉。詩人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進行了對照,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詩人以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酒杯、花兒和月亮,表達了對珊珊的思念和對過去的回憶。最后,詩人呼喚著馬催促行程的聲音,意味著時間的不可逆轉以及珊珊即將離去的現實。詩人希望自己能夠保持一顆自由自在的心,不被世俗所擾,像云一樣輕松自在。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珊珊的深深思念之情。通過對珊珊的描繪和自身的感受,詩人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詩詞中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整首詩詞以詩人的主觀感受為主線,通過對內心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珊珊的深深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不言拄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liú zǐ hé tóng chéng wèi zǎi
風流子(和桐城魏宰)
piān zhōu nán pǔ àn, fēn xié chù míng pèi yì shān shān.
扁舟南浦岸,分攜處、鳴佩憶珊珊。
jiàn shí lǐ cháng dī, shù shēng tí F774, zhì jīn qīng lèi, jīn xiù lán bān.
見十里長堤,數聲啼F774,至今清淚,襟袖斕斑。
shuí xìn dào, shěn yāo chéng shòu jiǎn, pān bìn jiù shuāi cán.
誰信道,沈腰成瘦減,潘鬢就衰殘。
màn bǎ jiǔ lín fēng, kàn huā duì yuè, bù yán zhǔ hù, wú xù píng lán.
漫把酒臨風,看花對月,不言拄笏,無緒憑闌。
xiāng féng fù xiāng gǎn, dàn níng qíng qiū shuǐ, sòng hèn chūn shān.
相逢復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yīng niàn mǎ cuī xíng sè, ní jiàn zhēng shān.
應念馬催行色,泥濺征衫。
kuàng fāng fēi jiāng guò, hóng yīng wǎn wǎn, zhuī suí zhèng lè, huáng niǎo jiān guān.
況芳菲將過,紅英婉娩,追隨正樂,黃鳥間關。
zhēng de cǐ xīn wú zhe, hún sì yún xián.
爭得此心無著,渾似云閑。
“不言拄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