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祝今宵素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暗祝今宵素魄”全詩
弱云狼藉,晚來風起,席卷更無留。
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
賓主一時杰,傾動庾公樓。
渡銀漢,D54C玉露,勢欲流。
不妨吟賞,坐擁紅袖舞還謳。
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氣,穩步上瀛洲。
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頭。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水調歌頭(和張文伯對月詞)》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和張文伯對月詞)》是王之道寫的,描繪了一個傍晚的景象。詩中有許多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整首詩通過獨特的意象和形象語言,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由與理想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斜陽明薄暮,暗雨霽涼秋。
弱云狼藉,晚來風起,席卷更無留。
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
賓主一時杰,傾動庾公樓。
渡銀漢,D54C玉露,勢欲流。
不妨吟賞,坐擁紅袖舞還謳。
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氣,穩步上瀛洲。
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頭。
詩意和賞析:
《水調歌頭》描繪了一個傍晚的景象,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斜陽下的世界。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天空中的云彩和明亮的月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
詩中的“暗雨霽涼秋”,形象地描繪了暮秋時節的天氣和氛圍。詩人通過形容“弱云狼藉,晚來風起,席卷更無留”,表達了風起云涌的場景,也隱含了逝去的時光不復返的主題。
詩中的“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將月亮比喻為高掛在天外的老蟾,形象地描繪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水面上的美景。這里的金璧共沈浮也暗示了光陰的流轉,寓意著人生的短暫而珍貴。
詩的最后,作者表達了對清才和自由的向往。他希望通過吟賞和歌舞來表達對美的熱愛,同時希望自己的才華和氣概能夠得到提升,穩步達到理想的境地。最后兩句“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頭”,表達了詩人渴望探索未知領域并取得成功的愿望。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傍晚景象,并借此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自由與理想的向往。同時,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形象語言,詩人創造了一種夢幻般的氛圍,讓讀者在閱讀中沉浸于詩人的美好想象和情感世界之中。
“暗祝今宵素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hé zhāng wén bó duì yuè cí
水調歌頭(和張文伯對月詞)
xié yáng míng bó mù, àn yǔ jì liáng qiū.
斜陽明薄暮,暗雨霽涼秋。
ruò yún láng jí, wǎn lái fēng qǐ, xí juǎn gèng wú liú.
弱云狼藉,晚來風起,席卷更無留。
tiān wài lǎo chán gāo guà, jiǎo jiǎo hán guāng zhào shuǐ, jīn bì gòng shěn fú.
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
bīn zhǔ yī shí jié, qīng dòng yǔ gōng lóu.
賓主一時杰,傾動庾公樓。
dù yín hàn, D54C yù lù, shì yù liú.
渡銀漢,D54C玉露,勢欲流。
bù fáng yín shǎng, zuò yōng hóng xiù wǔ hái ōu.
不妨吟賞,坐擁紅袖舞還謳。
àn zhù jīn xiāo sù pò, zhù wǒ qīng cái yì qì, wěn bù shàng yíng zhōu.
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氣,穩步上瀛洲。
yù shí yíng zhōu lù, xióng jù liù áo tóu.
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頭。
“暗祝今宵素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