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水浮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堂下水浮天”全詩
水落寒沙只見山,暗被天偷換。
堂上老詩翁,客至勞相管。
風喘西頭客自東,目送云中雁。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卜算子》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堂下的水面上浮動的天空,人們將山當作岸邊的景象。當水退去,只能看見山,而天空在暗中偷偷改變。在堂上的老詩人,每當客人來訪時,都要辛苦地為他們招待。風吹得老人喘息不止,但他仍然站在西頭目送東飛的雁群。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堂下水浮天,
人指山為岸。
水落寒沙只見山,
暗被天偷換。
堂上老詩翁,
客至勞相管。
風喘西頭客自東,
目送云中雁。
這首詩詞使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描繪水面上浮動的天空和人們將山當作岸邊的景象,表達了事物的變幻無常和人類對自然的感知與理解的局限。同時,詩中描繪了老詩人為客人辛苦招待的情景,展現了他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最后,通過描寫老詩人目送東飛的雁群,表達了對離別和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細致的觀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時,詩詞中蘊含了對人類處境的思考,以及對離別和變遷的感慨,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堂下水浮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táng xià shuǐ fú tiān, rén zhǐ shān wèi àn.
堂下水浮天,人指山為岸。
shuǐ luò hán shā zhī jiàn shān, àn bèi tiān tōu huàn.
水落寒沙只見山,暗被天偷換。
táng shàng lǎo shī wēng, kè zhì láo xiāng guǎn.
堂上老詩翁,客至勞相管。
fēng chuǎn xī tóu kè zì dōng, mù sòng yún zhōng yàn.
風喘西頭客自東,目送云中雁。
“堂下水浮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