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全詩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分類: 齊天樂
作者簡介(楊無咎)
楊無咎(1097~1171)字補之,楊一作揚,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臨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寓居洪州南昌。繪畫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畫師法李公麟。書學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一卷,詞多題畫之作,風格婉麗。生平事跡見《宋史翼》卷三六。
《齊天樂(端午)》楊無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齊天樂(端午)》是宋代詩人楊無咎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端午節的景象,表達了對端午節的贊美和懷舊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疏疏數點黃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
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楊無咎在詩中以端午節為題材,通過描繪端午節的景象和氛圍,表達了對傳統節日的喜愛和懷舊之情。
詩的開頭,“疏疏數點黃梅雨”,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端午節時的細雨紛飛的景象,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和風物。五角黍是端午節必備的食物,菖蒲和玉器代表了節日的喜慶和美好。衣裳上縫上艾草和虎紋,戴上朱符和紅絲,都是為了慶祝節日而做的準備。
詩人還描繪了端午節的細節,如撲粉香綿、喚風綾扇,都是為了營造節日的氛圍。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絲懷舊之情,沈湘人已經遠去,詩人勸人不要再對酒,感嘆時光的流轉和古人的離去。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慢囀鶯喉、輕敲象板來形容端午節的歡樂氛圍,將讀《離騷》的快樂與端午節的歡慶聯系在一起。
最后兩句“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表達了詩人沉浸在端午節的歡樂中,融入到詩意的鄉土情懷之中。
整首詩以端午節為主題,通過描繪節日的景象和氛圍,表達了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和懷舊之情,使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詩人對鄉土文化的熱愛。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tiān lè duān wǔ
齊天樂(端午)
shū shū shǔ diǎn huáng méi yǔ.
疏疏數點黃梅雨。
shū fāng yòu féng zhòng wǔ jiǎo shǔ bāo jīn, chāng pú fàn yù, fēng wù yī rán jīng chǔ.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shān cái ài hǔ.
衫裁艾虎。
gèng chāi niǎo zhū fú, bì chán hóng lǚ.
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
pū fěn xiāng mián, huàn fēng líng shàn xiǎo chuāng wǔ.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shěn xiāng rén qù yǐ yuǎn, quàn jūn xiū duì jiǔ, gǎn shí huái gǔ.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màn zhuàn yīng hóu, qīng qiāo xiàng bǎn, shèng dú lí sāo zhāng jù.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hé xiāng àn dù.
荷香暗度。
jiàn yǐn rù táo táo, zuì xiāng shēn chù.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wò tīng jiāng tóu, huà chuán xuān dié gǔ.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