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柳綠年年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紅柳綠年年事”全詩
桃紅柳綠年年事。
唯有列仙翁。
清明本在躬。
何須從外討。
皮里陽秋好。
堪羨個中人。
無時不是春。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菩薩蠻(清明)》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清明)》是宋代文人史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提壺漫欲尋芳去。
桃紅柳綠年年事。
唯有列仙翁。
清明本在躬。
何須從外討。
皮里陽秋好。
堪羨個中人。
無時不是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追求自然美和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人借著清明時節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美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描繪桃紅柳綠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詩的開篇寫道“提壺漫欲尋芳去”,詩人手持酒壺,自由自在地尋找芳香的地方,意味著他要追求美好的事物和境界。接著,詩人提到“桃紅柳綠年年事”,形容了春天的景色,說明美麗的景色每年都會出現,而且美麗的事物都是短暫的,與人生的短暫相對應。
然后,詩人提到“唯有列仙翁”,指的是那些達到了仙人境界的人。他們超脫塵世,能夠真正體驗到清明的本質和內涵。詩人表示,清明的真正意義在于個人的修身養性,而不是通過外在的方式來追求。
接下來,詩人問道“何須從外討”,意味著何必追求外在的名利和物質享受呢?他認為真正的價值和美好在于內心的寧靜和超脫。他提到“皮里陽秋好”,形容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平和,暗示他對于追求內心美好的人羨慕和贊嘆。
最后兩句“堪羨個中人,無時不是春”,詩人表達了對那些能夠體驗到內心美的人的羨慕之情,他們能夠在任何時刻都感受到春天般的美好和生機。整首詩以清明時節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對內心美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贊美。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內心境界的追求,同時也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通過內心的修養與境遇和諧相處,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價值。
“桃紅柳綠年年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qīng míng
菩薩蠻(清明)
tí hú màn yù xún fāng qù.
提壺漫欲尋芳去。
táo hóng liǔ lǜ nián nián shì.
桃紅柳綠年年事。
wéi yǒu liè xiān wēng.
唯有列仙翁。
qīng míng běn zài gōng.
清明本在躬。
hé xū cóng wài tǎo.
何須從外討。
pí lǐ yáng qiū hǎo.
皮里陽秋好。
kān xiàn gè zhōng rén.
堪羨個中人。
wú shí bú shì chūn.
無時不是春。
“桃紅柳綠年年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