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岫數堆蒼玉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岫數堆蒼玉髻”全詩
平湖千頃碧琉璃。
笙歌催我上船時。
載月有如浮玉鑒,采蓮還復擁燕脂。
更于何處覓瑤池。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浣溪沙》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宋代詩人史浩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遠岫數堆蒼玉髻。
平湖千頃碧琉璃。
笙歌催我上船時。
載月有如浮玉鑒,
采蓮還復擁燕脂。
更于何處覓瑤池。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象,并通過詩人的感受和遐想,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湖、月等元素,展示了一幅優美的自然景觀。遠處的山巒如蒼玉一樣高高堆疊,平靜的湖水像碧玉一樣明亮。笙歌聲催促著詩人登船,這種音樂聲似乎與月亮一起漂浮在水面上,像一面浮動的玉鏡,而采蓮的人們則沾染了鮮艷的胭脂。詩人進一步疑問自己,還能在哪里尋找到更加美好的瑤池。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音樂聲,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時,詩人通過對采蓮人們擁有燕脂的描寫,隱含了對女性美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境高遠,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展示了宋代詩人對自然與人文之美的追求。
“遠岫數堆蒼玉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uǎn xiù shù duī cāng yù jì.
遠岫數堆蒼玉髻。
píng hú qiān qǐng bì liú lí.
平湖千頃碧琉璃。
shēng gē cuī wǒ shàng chuán shí.
笙歌催我上船時。
zài yuè yǒu rú fú yù jiàn, cǎi lián hái fù yōng yàn zhī.
載月有如浮玉鑒,采蓮還復擁燕脂。
gèng yú hé chǔ mì yáo chí.
更于何處覓瑤池。
“遠岫數堆蒼玉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