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池館晴還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明池館晴還雨”全詩
花里游蜂。
宿粉棲香錦繡中。
玉簫聲斷人何處,依舊春風。
萬點愁紅。
亂逐煙波總向東。
分類: 采桑子
作者簡介(曾覿)
曾覿(音di迪)(1109-1180) 字純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授權知閣門事。淳熙初,除開府儀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觀使。趨奉宮廷,詞多應制之作。其詞語言婉麗,風格柔媚。代表作為《阮郎歸》、《水調歌頭》(三)、《西江月》(一)、《定風波》(【二】、【三】)、《長相思》、《采桑子》、《眼兒媚》(一)、《憶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歸》一詞為最著名。該詞雖是一首詠燕詞卻通篇不著一燕字,庭院深深,楊柳陰濃,燕子雙雙終日呢喃,獨占風光;凌空飛舞,仿佛池中點點浮萍散漫,又象風中飄揚的柳絮那樣輕盈。末尾兩句詞人借燕子惜花表現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憐惜之情。全詞畫面生動,描摹傳神,結構上渾然天成,不愧佳作。純甫詞結有《海野詞》。
《采桑子(清明)》曾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桑子(清明)》是宋代曾覿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清明時節,池塘中的宮殿在晴朗的天空下如雨水般閃爍,綠色的水面泛濫著。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宛如在錦繡的花間棲息。夜晚,玉簫的聲音漸漸消失在人群中,而春風依然吹拂。數不盡的悲傷之情在紛紛飛舞的紅花中。亂七八糟地追隨著煙波,總是朝著東方流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通過具體的描寫,將詩人的感受與大自然的景色相融合。詩人通過清新的畫面,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內心的情感。
首句“清明池館晴還雨,綠漲溶溶。”,通過“晴還雨”這樣的形容,展現出天空的明朗和濕潤,暗示了清明時節常有陣雨,增加了節令感。接著“綠漲溶溶”,將水面的綠色描繪得如漲潮般生動。整句把池塘的景色描繪得鮮活清新,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第二句“花里游蜂。宿粉棲香錦繡中。”,通過“花里游蜂”表現出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生動景象,形容了春天的活力。而“宿粉棲香”則表現了蜜蜂在花朵上停歇、采蜜,強調了春天花香的濃郁。
接下來的兩句“玉簫聲斷人何處,依舊春風。萬點愁紅。”,通過“玉簫聲斷”表達了玉簫聲音逐漸消散的情感,與后面的“依舊春風”形成對比,映襯出詩人對玉簫聲的懷念。而“萬點愁紅”則將悲傷之情與花朵的紅色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感傷。
最后兩句“亂逐煙波總向東。”,通過“亂逐煙波”生動地描繪了飄揚的紅花在水波中隨風飄舞的景象,而“總向東”則表現了紅花隨風向東流去的情景,似乎在暗示著人生的流轉和變遷。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將自然景色與人情感相結合,展現出一幅清新而多情的畫面,讓人在閱讀時不僅感受到了美景,還能體味到詩人對于春天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清明池館晴還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āng zǐ qīng míng
采桑子(清明)
qīng míng chí guǎn qíng hái yǔ, lǜ zhǎng róng róng.
清明池館晴還雨,綠漲溶溶。
huā lǐ yóu fēng.
花里游蜂。
sù fěn qī xiāng jǐn xiù zhōng.
宿粉棲香錦繡中。
yù xiāo shēng duàn rén hé chǔ, yī jiù chūn fēng.
玉簫聲斷人何處,依舊春風。
wàn diǎn chóu hóng.
萬點愁紅。
luàn zhú yān bō zǒng xiàng dōng.
亂逐煙波總向東。
“清明池館晴還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