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人悉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伴人悉絕”全詩
長空萬里煙華白。
煙華白。
江云收盡,楚天一色。
莼絲惹起思歸客。
清光正好傷離別。
傷離別。
五湖煙水,伴人悉絕。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秦樓月(留別海陵諸公)》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秦樓月(留別海陵諸公)》是宋代曾協所作的一首詩詞,主題是秋夜的月光。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空萬里煙華白。
煙華白。
江云收盡,楚天一色。
莼絲惹起思歸客。
清光正好傷離別。
傷離別。
五湖煙水,伴人悉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月光皎潔如白煙一般彌漫在長空萬里。江上的云霧散盡,楚天的天空變得一片湛藍。莼絲漂浮在水面上,引起了思歸的旅客的思緒。清澈的月光正好勾起了離別的傷感。五湖的煙水中,與人相伴的盡都消散殆盡。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秋夜月光的感受,并借此抒發了對離別的傷感之情。詩中的描寫充滿了秋夜的靜謐和凄美。
首句“長空萬里煙華白”,以長空和煙華的形象描繪了月光的明亮和遼闊。接著,詩人描述了江上的云霧散盡,楚天的天空變得一片湛藍,展現了秋夜的寧靜和清朗。
下半首中,“莼絲惹起思歸客”表達了在月光的映照下,莼絲漂浮在水面上,引發了旅客思歸的情感。而“清光正好傷離別”一句,則通過月光的明亮透徹,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痛的感受,使人感受到離別的悲傷和無奈。
最后兩句“五湖煙水,伴人悉絕”,通過五湖的煙水消散殆盡,形象地表達了與人相伴的美好時光已經結束,與此同時也暗示了作者與諸公的離別情景。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秋夜月光的美麗與離別的哀愁,給讀者帶來了一種靜穆而凄美的感覺,展示了曾協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
“伴人悉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lóu yuè liú bié hǎi líng zhū gōng
秦樓月(留別海陵諸公)
qīng qiū yuè.
清秋月。
cháng kōng wàn lǐ yān huá bái.
長空萬里煙華白。
yān huá bái.
煙華白。
jiāng yún shōu jǐn, chǔ tiān yī sè.
江云收盡,楚天一色。
chún sī rě qǐ sī guī kè.
莼絲惹起思歸客。
qīng guāng zhèng hǎo shāng lí bié.
清光正好傷離別。
shāng lí bié.
傷離別。
wǔ hú yān shuǐ, bàn rén xī jué.
五湖煙水,伴人悉絕。
“伴人悉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