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馬垂楊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跋馬垂楊渡”全詩
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
記年時,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夾城西。
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
認娥眉凝笑,臉薄拂燕脂。
繡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
消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
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
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六州歌頭·東風著意翻譯及注釋
翻譯
東風帶著情意,先飛上小小的桃枝。美人紅粉細膩,嬌艷如癡如醉,斜倚著朱紅的門扉。記得去年時,她新妝襯著芙蓉面,隱隱與桃花相映爭艷。她來到水岸,春天過去一半,云日暖融融,順著斜橋回轉,直到夾城西邊。綠草柔軟平展,馬兒跑得歡,渡口上垂柳翩翩,玉勒的駿馬嘶鳴著馳躍爭先。我認出她秀美的蛾眉,凝神一瞥的笑臉,面頰上胭脂敷得淡淡。曾在繡窗前偷偷窺視的佳人今日不復見,依依相思愁恨綿綿不斷。
當年攜手共游之處,桃花依舊芳香如霧,滿地落紅隨著步履旋舞,怨恨春光到了遲暮。惜春人也銷魂瘦損,又靠誰來慰問?只有桃花知心,空將清淚垂淋。舊日堂前筑巢的燕兒,隨著煙霧迷蒙的春雨,又雙雙飛回舊居。惜春人空自衰老,年年更新的春光永遠美好,但愿如夢的佳期跟著春天重新來到。前度劉郎今又到,昔日風流之地舊跡剩多少?桃花見此也應悲哀傷惱。只見黃昏時云靄茫茫一片,武陵溪已然看不見,往事已難以追返。
注釋
①著(zhuó):帶著。
②朱扉:朱紅的門扉。
③莎(suō):草名,香附子。
④跋馬:馳馬。
⑤玉勒:玉制的馬銜,也泛指馬。
⑥蛾眉:此指美女。
⑦繡戶:指女子的閨房。
⑧前度劉郎:化用劉禹錫詩和劉晨、阮肇人天臺山遇仙女事,這里是作者自指。
⑨武陵溪: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也暗指劉晨、阮肇事。
六州歌頭·東風著意賞析
這首詞題作“桃花”,借寫桃花而訴說了一段香艷哀婉的愛情故事,將詠花與懷人結合起來。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開篇便是桃花的動人形象。春光明媚,暖風駘蕩,小桃初綻,俊俏芬芳。“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三句作者以人比花,展現桃花的鮮麗可愛。朵朵桃花,嬌嫩鮮美,紅香翠意,爭艷窗扉,這不恰似濃施粉黛、嬌癡似醉、斜倚朱扉的佳人?“膩”字突出了紅色之艷,“醉”寫出來小桃的嫵媚,作者比喻巧妙,別出心裁,卻又妥帖自然,精當到位。這樣著筆,不僅賦予靜物人的麗質和生氣,也為下文由花捕寫人作了鋪墊,再帶出“記年時”自然水到渠成。
“記年時”到“臉薄拂燕支”都是對佳人的追憶,作者以細膩的手筆鋪敘開來。那時,春光旖旎,暖意融融。芳草萋萋,垂柳裊裊,詞人正策馬而馳,不經意間瞥見了佳人清雋的臉龐,在臨水的岸邊,隱隱與桃花相映,嬌顏新妝,風情萬種,他遂“玉勒爭嘶”,駐足癡望。“認蛾眉凝笑”兩句是佳人的優雅形象,她婉轉蛾眉,笑靨如花,略施粉黛,風姿綽約,令作者鐘情傾心。但是,作者忽而插入一句“繡戶曾窺。恨依依”,值得細細品味欣賞。這暗含了他與佳人曲折的愛情經歷,“繡戶曾窺”是他尋訪、追求佳人的畫面;“恨依依”則寫他尋人不遇或未能如愿的落寞心緒,作者用語隱約含蓄,正暗合他當時的幽微心緒。
下闋由回憶轉入現實。“共攜手處”三句凄涼幽曲,透露出今昔迥異。當初桃花嬌艷馥麗,而今卻已香薄似霧、落紅隨步,失去了往日的美妙風情,直教人憐惜。作者不南埋怨起春之遲暮,因為它帶來了太多的傷感。“銷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是此時詞人的懷抱,佳人不見,戀情已遠,他卻依舊執著追憶,在離愁別一服中變得憔悴。
“舊日堂前燕”一句出自唐劉禹錫《烏衣巷》,但作者轉化其意,突出的不是“飛人尋常百姓家”的世事變遷,而是“和煙雨,又雙飛”的清冷孤單。燕子還能雙宿雙飛,形影不離,而人卻是形單影只、煢煢孑立,對比強烈,攝人心魄。“人自老”三句,又是蕭瑟之筆,春光仍好,人卻已老去,仕期也只有求諸夢里。“前度劉郎,兒許風流地,化也應悲”暗用了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的濤句:“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義來。”其中也暗含劉晨重入天臺山的典故,又一次扣住桃花,抒發了物是人北的傷逝。經過一番纏綿往復的詠嘆,作者最后結以“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點明了往事堪哀、舊夢難續的主題。“武陵”的出現并不突兀,還是運用的劉晨上天臺山的典故,他曾誤入武陵溪,后多稱他為“武陵人”,如“晨肇蓖來路已迷,碧桃化謝武陵溪”(唐工渙《惆悵詩》),所以這仍與題目“桃花”天合。詞人早構建了心靈的美好桃源,承載著他全部的夢,但住一片茫茫的暮靄中,望穿了武陵溪水,也找不回當時的曼妙溫情。
本詞以桃花始,以桃花終,詠花與寫人交織襯映,借物抒情,借物懷人,情致婉曲纏綿,語言嫵媚動人。詞中,詞人的回憶也隨著季節不斷更換,這種時空流轉的寫法,乃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大特色。
六州歌頭·東風著意創作背景
隆興初年,元吉的哥哥元龍為淮東總領官,總領所設在鎮江,母親因此跟著哥哥住在此地。隆興二年( 1164)閏 11月,韓元吉以新鄱陽守的身份赴鎮江看望母親,當時陸游恰好為鎮江通判。他們兩人是早就認識的,這次相逢鎮江,一起覽觀江山,舉酒相屬,更相唱和。從隆興 2年的閏 11月到乾道改元正月共 60日,他們唱和的歌詩合計有 30篇,此篇即為其中所作。“跋馬垂楊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zhōu gē tóu
六州歌頭
dōng fēng zhe yì, xiān shàng xiǎo táo zhī.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hóng fěn nì, jiāo rú zuì, yǐ zhū fēi.
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
jì nián shí, yǐn yìng xīn zhuāng miàn, lín shuǐ àn, chūn jiāng bàn, yún rì nuǎn, xié qiáo zhuǎn, jiā chéng xī.
記年時,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夾城西。
cǎo ruǎn shā píng, bá mǎ chuí yáng dù, yù lēi zhēng sī.
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
rèn é méi níng xiào, liǎn báo fú yàn zhī.
認娥眉凝笑,臉薄拂燕脂。
xiù hù céng kuī, hèn yī yī.
繡戶曾窺,恨依依。
gòng xié shǒu chù, xiāng rú wù, hóng suí bù, yuàn chūn chí.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
xiāo shòu sǔn, píng shuí wèn? zhǐ huā zhī, lèi kōng chuí.
消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
jiù rì táng qián yān, hé yān yǔ, yòu shuāng fēi.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
rén zì lǎo, chūn zhǎng hǎo, mèng jiā qī.
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qián dù liú láng, jǐ xǔ fēng liú dì, huā yě yīng bēi.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
dàn máng máng mù ǎi, mù duàn wǔ líng xī, wǎng shì nán zhuī.
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跋馬垂楊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