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我須臾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我須臾住”全詩
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
隨群暫遣愁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作者簡介(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清平樂·夏日游湖注釋
⑴惱:亦撩惹意,見前蘇軾《蝶戀花》注⑵(110頁)。這里指荷花,含煙帶露,光景絕佳,可留人稍住,卻說“惱”“撩”,猶言春光無奈,總是情懷不愜。⑵看下文“隨群”句,這里當是和女伴攜手。下文“分攜”即承此。
⑶這幾句仿佛唐人小說《鴛鴦傳》所謂:“于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閑宵自處,無不淚零。”雖說得很清淡,而懷人之意卻分明。一本作“和衣睡倒人懷”,句劣,非。
清平樂·夏日游湖賞析
上片寫一對男女游湖遇雨,為之小駐。語序倒裝是詞中常見現象,此詞上片即為一個倒裝句。女主人公與男友相約游湖,先是“攜手藕花湖上路”,這大約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當已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呢。也許這對情侶最初就是相約賞花而來,不料遇上“一霎黃梅細雨”。正是這場梅雨及撩撥著人的“煙”呀“露”呀,留他們停步了,總得找個避雨的處所吧。“留我須臾住”的“我”,乃是復數,相當于“我們”。游湖賞花而遇雨,卻給他們造成了一個幽清的環境和難得親近的機會。真乃因禍得福也。
下片寫女主人公大膽的舉動及歸來后異常的心理。
“一霎黃梅細雨”使西湖謝絕游眾,因而在他們小住的地方,應當沒有第三者在場。否則,當人面就摟摟抱抱,未免輕狂。須知這里“嬌癡不怕人猜”之“人”,與“和衣睡倒人懷”之“人”實際上只是一個,都是就男友而言。當時情景應是這樣的:由于女主人公難得與男友單獨親近,一旦相會于幽靜場所,遂難自持,“嬌癡”就指此而言。其結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懷”即擁抱伏枕于戀人肩上,李后主所謂“一向偎人顫”、“教君恣意憐”也。這樣的熱情,這樣的主動,休說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時失措或詫異。但女人主公不管許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親”一類清規戒律,遂有了相戀以來第一次甜蜜的體驗。
正因為是第一次,感覺也就特別強烈而持久。“最是分攜時候”,多么依依不舍:“歸來懶傍妝臺”,何等心蕩神迷!兩筆就把一個初歡后的女子情態寫活了。
全詞多情而不褻,貴在寫出少女真實的體驗。本來南朝樂府中已有類似描寫,但那是民歌。此時出現在宋時女詞人之手,該是何等的勇氣。道學家們雖不免詆之為“淫娃佚女”、“有失婦德”。然而詞論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贊揚:“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癡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于言情。”(《蓮子居詞話》卷二)
“留我須臾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xià rì yóu hú
清平樂·夏日游湖
nǎo yān liāo lù.
惱煙撩露。
liú wǒ xū yú zhù.
留我須臾住。
xié shǒu ǒu huā hú shàng lù.
攜手藕花湖上路。
yī shà huáng méi xì yǔ.
一霎黃梅細雨。
jiāo chī bù pà rén cāi.
嬌癡不怕人猜。
suí qún zàn qiǎn chóu huái.
隨群暫遣愁懷。
zuì shì fēn xié shí hòu, guī lái lǎn bàng zhuāng tái.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留我須臾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