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無處避炎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言無處避炎光”全詩
山中有草堂。
安然一枕即仙鄉。
竹風穿戶涼。
名不戀,利都忘。
心閑日自長。
不須辛苦覓瓊漿。
華池神水香。
作者簡介(張掄)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蒞聚景園,掄進柳梢青詞;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蒞聚景園,掄進壺中天慢詞;九月,孝宗幸絳華宮,掄進臨江仙詞:均賜賚極渥。掄所著有《蓮社詞》一卷,存詞100余首。《文獻通考》及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阮郎歸》張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阮郎歸》是宋代詩人張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誰說沒有地方躲避炎熱的陽光,
山中有一座草堂。
安心地一覺醒來已到了仙鄉,
竹風穿過窗戶帶來涼爽。
不迷戀名聲,不貪戀利益,
心靜逍遙自在。
無需辛苦尋找珍貴的瓊漿美酒,
這里有華池和神水的芬芳。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人認為并不需要追逐名利,反而應該遠離塵囂,找到一片寧靜的山中草堂,安心度日。他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喜愛,以及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愿望。
詩中的“阮郎”可能指的是詩人自己,也有可能是虛構的角色。無論如何,這個人物代表了追求心靈自由和遠離塵囂的形象。
詩詞中的山中草堂、竹風穿戶等描寫,展現了山居生活的田園詩意和寧靜氛圍。詩人通過山中的草堂、竹風的吹拂,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追求。
詩詞的主題是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以及遠離功名利祿的追逐。通過與自然的融合,詩人尋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表達了追求心靈自由和內心滿足的情感。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追求心靈自由和寧靜的詩人心境,以及對名利的超脫和追求內心滿足的態度。同時,詩詞中的山水描繪和意象運用也賦予了作品一種田園詩意和寧靜氛圍。
“誰言無處避炎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ǎn láng guī
阮郎歸
shuí yán wú chǔ bì yán guāng.
誰言無處避炎光。
shān zhōng yǒu cǎo táng.
山中有草堂。
ān rán yī zhěn jí xiān xiāng.
安然一枕即仙鄉。
zhú fēng chuān hù liáng.
竹風穿戶涼。
míng bù liàn, lì dōu wàng.
名不戀,利都忘。
xīn xián rì zì zhǎng.
心閑日自長。
bù xū xīn kǔ mì qióng jiāng.
不須辛苦覓瓊漿。
huá chí shén shuǐ xiāng.
華池神水香。
“誰言無處避炎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