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夢已驚難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午夢已驚難續”全詩
妝淺鬢云吹綠。
半尺鵝溪涼意足。
手香沾柄玉。
午夢已驚難續。
說與翠梧修竹。
蓬海路遙天六六。
乘鸞何處逐。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謁金門(題扇)》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題扇)》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彥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朱檻曲。妝淺鬢云吹綠。
半尺鵝溪涼意足。
手香沾柄玉。
午夢已驚難續。
說與翠梧修竹。
蓬海路遙天六六。
乘鸞何處逐。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在金門祭拜時的情景。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景物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索。
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情感。首句“朱檻曲。妝淺鬢云吹綠。”描繪了金門的景色,朱紅色的欄桿彎曲迷離,女子輕盈的發髻被微風吹得婉轉如云,妝容淺淡,映襯出綠意盎然的景色。這里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一種寧靜和優美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半尺鵝溪涼意足。手香沾柄玉。”描繪了金門的鵝溪,水涼如玉,溪水只及半尺,清涼宜人。作者以身體的感受來表達對景色的贊美,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
接著的兩句“午夢已驚難續。說與翠梧修竹。”表達了作者在午后的時候被打斷的夢境,難以繼續入夢。同時,作者提到了翠梧和修竹,這些都是一種寓意,翠梧表示高潔的品質,修竹則象征著修身養性。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對夢境的向往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最后兩句“蓬海路遙天六六。乘鸞何處逐。”是對乘鸞仙儀的想象和追求。蓬海路遙指的是通往仙境的路途遙遠,天六六則表示天上的仙境。乘鸞是指乘坐鳳凰,鳳凰是神話中的神鳥,象征著美好和祥瑞。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對仙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金門景色的感悟和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清涼和向往的感覺。
“午夢已驚難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tí shàn
謁金門(題扇)
zhū kǎn qū.
朱檻曲。
zhuāng qiǎn bìn yún chuī lǜ.
妝淺鬢云吹綠。
bàn chǐ é xī liáng yì zú.
半尺鵝溪涼意足。
shǒu xiāng zhān bǐng yù.
手香沾柄玉。
wǔ mèng yǐ jīng nán xù.
午夢已驚難續。
shuō yǔ cuì wú xiū zhú.
說與翠梧修竹。
péng hǎi lù yáo tiān liù liù.
蓬海路遙天六六。
chéng luán hé chǔ zhú.
乘鸞何處逐。
“午夢已驚難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