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還有中原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知還有中原笑”全詩
醉歌傾倒。
記得升平調。
舊日年光,試把華燈照。
心情好。
有些懷抱。
擬向梅花道。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點絳唇(路德友席上作)》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路德友席上作)》是宋代詩人趙彥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水之間的鄉村,怎會知道中原的歡笑聲。陶醉于歌聲的傾斜,記得當年升平調。往日的光陰,試將華燈照亮。心情愉快,懷抱滿滿。意欲走向梅花之道。
詩意:
《點絳唇(路德友席上作)》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水之間的鄉村景象,詩人在這個寧靜的環境中感受到了中原的笑聲,使他陶醉其中。他回憶起舊時的歲月,想要用華燈照亮過去的時光,心情愉快,懷抱滿滿。最后,詩人表達了他的意愿,即走向梅花之道,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為主,通過描繪山水鄉村和中原的笑聲,展示了作者在寧靜的鄉村環境中的心境變化。詩中的"點絳唇"是一個意象,可以理解為詩人受到美好事物的啟發,情感被激發,從而產生了創作的愿望。
詩中展示了詩人對往昔歲月的懷念,他試圖用華燈照亮過去的光陰,表達了他對美好回憶的珍視和追憶之情。"心情好,有些懷抱"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他渴望將這份愉悅與懷抱傳達出來。
最后兩句"擬向梅花道"表達了詩人的意愿,想要追求更高尚的境界和人生的意義。梅花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高潔、堅強和不畏嚴寒的象征,詩人以此來寄托自己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希望通過追求梅花之道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和追求。
整首詩詞情感流暢,意境優美,通過對山水鄉村和往事的描繪,以及對梅花道的追求,傳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首詩詞展示了趙彥端細膩的情感和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豈知還有中原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lù dé yǒu xí shàng zuò
點絳唇(路德友席上作)
shān shuǐ xiāng zhōng, qǐ zhī hái yǒu zhōng yuán xiào.
山水鄉中,豈知還有中原笑。
zuì gē qīng dǎo.
醉歌傾倒。
jì de shēng píng diào.
記得升平調。
jiù rì nián guāng, shì bǎ huá dēng zhào.
舊日年光,試把華燈照。
xīn qíng hǎo.
心情好。
yǒu xiē huái bào.
有些懷抱。
nǐ xiàng méi huā dào.
擬向梅花道。
“豈知還有中原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