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清池涼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在清池涼館”全詩
南風吹酒玉虹翻,便忍聽、離弦聲斷。
乘鸞寶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涼館。
直饒書與荔枝來,問纖手、誰傳冰_。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鵲橋仙(送路勉道赴長樂)》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趙彥端所作的《鵲橋仙(送路勉道赴長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翠幕留下來,紅袖上增添香氣,常為情意濃淡而感到遺憾。南風吹動酒杯上的玉色虹彩,卻不忍聽到琴弦聲音的中斷。乘坐神仙的寶扇,踏著微小的波浪,幸好在清涼的池塘館舍中。可惜書信與荔枝都會到來,卻不知誰會傳遞冰涼的手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
留下花翠幕,添上香氣的紅袖,常為情感的濃淡而感到遺憾。南風吹動酒杯上的玉色虹彩,卻不忍聽琴弦聲音的中斷。乘坐神仙的寶扇,踏著微小的波浪,幸好在清涼的池塘館舍中。可惜書信和荔枝都會到來,卻不知誰會傳遞冰涼的手感。
這首詩詞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和心情。詩中通過花翠幕和紅袖添香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離別時情感的濃烈,對離別的遺憾之情。南風吹動玉杯上的虹彩,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但作者卻不愿聽到琴音的中斷,暗示他不愿與離別的現實相對抗,不愿面對分別帶來的傷感。在詩中,作者以乘鸞寶扇、凌波微步的形象,表現出對仙境般的地方的向往和渴望,以逃避離別的痛苦。最后,作者又提到書信和荔枝,暗示離別后的期待和思念,但又不知道是誰會傳遞冰涼的手感,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離別的無奈。
整首詩詞以婉約柔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復雜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離別的不舍。這首詩詞描繪了人情世故中的離別與思念,給人一種深情而凄美的感受。
“好在清池涼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qiáo xiān sòng lù miǎn dào fù cháng lè
鵲橋仙(送路勉道赴長樂)
liú huā cuì mù, tiān xiāng hóng xiù, cháng hèn qíng cháng chūn qiǎn.
留花翠幕,添香紅袖,常恨情長春淺。
nán fēng chuī jiǔ yù hóng fān, biàn rěn tīng lí xián shēng duàn.
南風吹酒玉虹翻,便忍聽、離弦聲斷。
chéng luán bǎo shàn, líng bō wēi bù, hǎo zài qīng chí liáng guǎn.
乘鸞寶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涼館。
zhí ráo shū yǔ lì zhī lái, wèn qiàn shǒu shuí chuán bīng.
直饒書與荔枝來,問纖手、誰傳冰_。
“好在清池涼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