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知秋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了不知秋去”全詩
了不知秋去。
賞心亭下,過帆如馬,墮楓如雨。
相將莫問,興亡舊事,舉離觴誰訴。
垂楊指點,但歸來、有溫柔佳處。
分類: 賀圣朝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賀圣朝》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賀圣朝》是宋代詩人趙彥端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江風月同君住。
了不知秋去。
賞心亭下,過帆如馬,墮楓如雨。
相將莫問,興亡舊事,舉離觴誰訴。
垂楊指點,但歸來、有溫柔佳處。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贊美和對過往歲月的思念之情。詩人與江風和月光共處,卻沒有察覺到秋天已經過去。在賞心亭下,船帆掠過猶如奔馬,楓葉紛紛落下猶如雨滴。詩人告訴伴侶們不要問起興衰和過去的事情,舉起杯觴,無需傾訴。垂柳樹指引著歸來的人,只需回到這里,就能找到溫柔美好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以典型的宋代山水意境為藍本,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人通過江風和月光的描寫,表達了與自然相融合的愉悅感受,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然而,詩人在賞心亭下觀賞過往的景色時,也借景抒發了對興衰和舊事的感慨。詩中的"墮楓如雨"描繪了秋葉紛紛墜落的情景,暗示著歲月的流逝和過去的回憶。但詩人卻表達了一種超越時間和變遷的情感,通過"相將莫問,舉離觴誰訴"的句子,強調了無需言語,只需享受當下的美好。最后,垂柳的指引象征著回歸和安撫,詩人表達了一個人只需回到這個美麗的地方,就能找到安慰和溫柔的寄托。
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表達了對美好時光和溫柔回憶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興衰和歲月流轉的思考。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情思緒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點,注重描繪自然景色的細膩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了不知秋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shèng cháo
賀圣朝
yī jiāng fēng yuè tóng jūn zhù.
一江風月同君住。
liǎo bù zhī qiū qù.
了不知秋去。
shǎng xīn tíng xià, guò fān rú mǎ, duò fēng rú yǔ.
賞心亭下,過帆如馬,墮楓如雨。
xiāng jiāng mò wèn, xīng wáng jiù shì, jǔ lí shāng shuí sù.
相將莫問,興亡舊事,舉離觴誰訴。
chuí yáng zhǐ diǎn, dàn guī lái yǒu wēn róu jiā chù.
垂楊指點,但歸來、有溫柔佳處。
“了不知秋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