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雁來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自雁來稀”全詩
明朝真是瀟湘客。
晴碧萬重云。
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別后書難得。
先自雁來稀。
那堪春半時。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菩薩蠻·湘東驛賞析
詞題標明的湘東驛,在南宋時屬萍鄉縣,即現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鄉市西。當時是比較閉塞的山鄉。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這首小令大約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調任靜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為廣西經略安撫使,越歲之后途徑此地之時。此前幾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歸遷中書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著因對朝廷用人問題提出不同意見,辭官引退歸蘇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這時接到調令,首途廣西,來到了荒僻的湘東驛。旅中的孤獨凄涼,難以排遣,不禁回想舊日京中故里的友人,憂從中來,寫下了這首小令。
上半闋首句點明了客行所至的地點——湘東驛,“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預想、難料今日的意味,可見遠遷廣西本非己愿。然而“豈不歸懷官有程”(陸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繼續前行,進入瀟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悵惘。作一個公忠體國的正直官員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沒有交待遷官的具體始末,僅從自驚自嘆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讀者去聯想得之。悵望蒼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識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吳故地是那樣的遙遠。“幾時逢故人?”作者此問,充滿了懷舊的情思,也反襯出客行的孤寂境況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區,但對辭鄉遠別的孤旅來說,一切美景均同虛設,無意觀賞,這與荒涼的塞北便無區別了。下半闋首句便發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況交通阻塞、音書難通,連鴻雁的蹤跡也稀少而不易見到。那么,這暮春三月,面對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豈不更令人孤苦難耐嗎?通篇就這樣由境觸情,由情而憶,由憶而感,由感而悲,傾訴了遠別的傷痛、懷舊的積郁。兩闋之間,過度自然,渾然一體。語言樸素明白,毫不費解,卻又含蓄曲折,意蘊深沉,稱得上是洗盡鉛華、反璞歸真。說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難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為過分的。
“先自雁來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kè xíng hū dào xiāng dōng yì.
客行忽到湘東驛。
míng cháo zhēn shì xiāo xiāng kè.
明朝真是瀟湘客。
qíng bì wàn zhòng yún.
晴碧萬重云。
jǐ shí féng gù rén.
幾時逢故人。
jiāng nán rú sài běi.
江南如塞北。
bié hòu shū nán de.
別后書難得。
xiān zì yàn lái xī.
先自雁來稀。
nà kān chūn bàn shí.
那堪春半時。
“先自雁來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