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授長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授長生”全詩
長笑義娥不停軌。
記蟠桃枝上,金母嗔嘗,回首處,還又三千歲矣。
料仙人拊頂,曾授長生,名在云瓊賜書里。
懶上郁蕭臺,應厭高寒,飄然下,赤城游戲。
且山澤留連作臞仙,不要管蓬萊海中塵起。
分類: 洞仙歌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洞仙歌》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仙歌》是宋代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
碧城風物,有湖中天地。
長笑義娥不停軌。
記蟠桃枝上,金母嗔嘗,回首處,還又三千歲矣。
料仙人拊頂,曾授長生,名在云瓊賜書里。
懶上郁蕭臺,應厭高寒,飄然下,赤城游戲。
且山澤留連作臞仙,不要管蓬萊海中塵起。
譯文:
碧色的城池風物,擁有湖泊般廣闊的天地。
長笑的義娥不停地旋轉軌道。
記得蟠桃樹上,金母曾生氣地品嘗,回顧過去,已經過去三千歲了。
料想仙人拍打頭頂,曾經授予長生之道,名字被記錄在云瓊的賜書之中。
懶散地登上郁蕭臺,應該是對于高寒的生活感到厭倦,輕飄飄地降臨到赤城中游戲。
山澤間有著留連不去的臞仙,不需要去理會蓬萊海中的塵埃升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幻想的仙境景象。碧城風景如畫,仿佛是一個獨立的天地,其中有一個湖泊。義娥是一個仙女,她長久地笑著,似乎在旋轉軌道上徜徉。詩人回憶起蟠桃樹,金母曾經因為嘗試蟠桃而生氣,但這些記憶已經過去了數千歲。仙人可能通過拍打頭頂獲得長生不老之道,他的名字被記錄在云瓊的賜書中。詩人懶散地登上郁蕭臺,對于高寒的生活感到厭倦,輕飄飄地降臨到赤城中游戲。山澤之間有一些不愿離去的臞仙(指隱居山林的仙人),他們不需要理會蓬萊海中的塵埃。
賞析:
《洞仙歌》以幻想的筆觸描繪了一個仙境般的景象,展示了仙人、仙女和神秘的仙境生活。詩中使用了形象描寫和意象的手法,營造出了神秘、超凡的氛圍。碧城風物和湖泊中的天地形成了一個獨特而美麗的景觀。義娥的長笑和軌道的描繪,使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快樂和自由。蟠桃樹、金母和長生不老的仙人形象,展示了人們對長生不老和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想象。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對高寒生活的厭倦和對游戲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山澤間隱居的臞仙們的羨慕和祝愿。整首詩喚起了讀者對仙境和仙人的追求和向往,給人一種超越現實的美好感覺。這首詩詞以其幻想性和奇妙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仙境和仙人生活的向往,并引發讀者對于超脫塵世、追求長生不老的思考。
“曾授長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洞仙歌
bì chéng fēng wù, yǒu hú zhōng tiān dì.
碧城風物,有湖中天地。
cháng xiào yì é bù tíng guǐ.
長笑義娥不停軌。
jì pán táo zhī shàng, jīn mǔ chēn cháng, huí shǒu chù, hái yòu sān qiān suì yǐ.
記蟠桃枝上,金母嗔嘗,回首處,還又三千歲矣。
liào xiān rén fǔ dǐng, céng shòu cháng shēng, míng zài yún qióng cì shū lǐ.
料仙人拊頂,曾授長生,名在云瓊賜書里。
lǎn shàng yù xiāo tái, yīng yàn gāo hán, piāo rán xià, chì chéng yóu xì.
懶上郁蕭臺,應厭高寒,飄然下,赤城游戲。
qiě shān zé liú lián zuò qú xiān, bú yào guǎn péng lái hǎi zhōng chén qǐ.
且山澤留連作臞仙,不要管蓬萊海中塵起。
“曾授長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