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暮峰凝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悄悄暮峰凝立”全詩
莎露和煙泣。
落日欲低紅未入。
悄悄暮峰凝立。
疏林秀色荒寒。
頻頻駐騎回看。
應是梧桐影下,秋風蹙碎眉山。
作者簡介(王質)
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于母,請赴鄉舉。
《清平樂(感懷)》王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感懷)》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質。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沙帶濕,莎露和煙泣。落日欲低紅未入。悄悄暮峰凝立。疏林秀色荒寒。頻頻駐騎回看。應是梧桐影下,秋風蹙碎眉山。
中文譯文:
江沙帶濕,莎草上的露珠和煙氣相融。夕陽欲降,紅光還未沉入地平線。靜靜地,夜幕籠罩著山峰。稀疏的樹林美麗而荒涼。我頻頻駐足回望,也許是在梧桐樹的影子下,秋風折磨著眉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約清麗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秋日黃昏的景象。詩人用簡潔的詞語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變幻和人情的感懷。
詩的開頭,江沙帶濕,莎草上的露珠和煙氣交融,給人一種清新而濕潤的感覺。接著,夕陽即將落下,但紅光還未完全消退,暮色開始籠罩山峰,給人一種寂靜而凝重的氣氛。
詩中描繪的樹林稀疏而秀麗,但此時卻顯得荒涼,給人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感受。詩人頻頻駐足回望,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懷。最后兩句,描繪了秋風吹拂下的梧桐樹影,猶如秋風折磨著眉山,給人一種苦澀和憂傷的意境。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黃昏的景象,以自然景物為依托,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懷和思緒。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流露,詩人傳達了對逝去時光的追憶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王質獨特的藝術才華。同時,通過詩人細膩的感受和對自然景物的巧妙描繪,讀者不僅可以領略到秋日黃昏的美麗景色,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引發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悄悄暮峰凝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gǎn huái
清平樂(感懷)
jiāng shā dài shī.
江沙帶濕。
shā lù hé yān qì.
莎露和煙泣。
luò rì yù dī hóng wèi rù.
落日欲低紅未入。
qiāo qiāo mù fēng níng lì.
悄悄暮峰凝立。
shū lín xiù sè huāng hán.
疏林秀色荒寒。
pín pín zhù qí huí kàn.
頻頻駐騎回看。
yìng shì wú tóng yǐng xià, qiū fēng cù suì méi shān.
應是梧桐影下,秋風蹙碎眉山。
“悄悄暮峰凝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