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外參橫斗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外參橫斗轉”全詩
嘗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
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
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
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搔首思悠悠。
老子興不淺,聊復此淹留。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夕是何夕,此地過中秋。
曾在心亭上喚客,回憶去年的游玩。
千里江山如畫,萬戶笙歌不夜,扶路觀賞船頭。
玉界擁有銀闕,珠簾上卷起瓊鉤。
乘風而去,突然吹來,從嶺邊的州城。
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還照亮了我登樓。
樓下水清澈平靜,樓外參橫斗轉,我苦思冥冥。
我此時興致高昂,愿在此地停留。
詩意:
這首詩以桂林的中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麗景色和往事的懷念之情。詩人回憶起去年在心亭上歡迎客人和游玩的情景,描述了美麗的江山和夜晚的笙歌聲,以及觀賞船頭的景象。詩人借用玉界、銀闕、珠簾等詞語來描繪桂林的壯麗景色。他感嘆歲月的流轉,但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仍然照亮著他登樓的場景。詩人借景抒懷,表達了自己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此地停留的愿望。
賞析: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以桂林的中秋景色為背景,通過詩人的回憶和感慨,展現了對美麗自然景色和往事的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以形容桂林的壯麗景色和夜晚的繁華場景,給人以美好的想象。詩人用玉界、銀闕、珠簾等詞語,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宏偉和壯麗,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意境。詩人通過對去年明月的描繪,表達了歲月流轉的感慨,但也帶有對美好時光的堅持和留戀之情。整首詩流暢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濃厚的詩意和情感。通過對桂林中秋景色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妙的自然世界,同時也引發了對時光流轉和美好回憶的思考。
“樓外參橫斗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guì lín zhōng qiū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
jīn xī fù hé xī, cǐ dì guò zhōng qiū.
今夕復何夕,此地過中秋。
cháng xīn tíng shàng huàn kè, zhuī yì qù nián yóu.
嘗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游。
qiān lǐ jiāng shān rú huà, wàn jǐng shēng gē bù yè, fú lù kàn áo tóu.
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
yù jiè yōng yín quē, zhū bó juǎn qióng gōu.
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yù fēng qù, hū chuī dào, lǐng biān zhōu.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
qù nián míng yuè yī jiù, hái zhào wǒ dēng lóu.
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
lóu xià shuǐ míng shā jìng, lóu wài shēn héng dǒu zhuǎn, sāo shǒu sī yōu yōu.
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搔首思悠悠。
lǎo zi xìng bù qiǎn, liáo fù cǐ yān liú.
老子興不淺,聊復此淹留。
“樓外參橫斗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