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涼宿靄初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曙涼宿靄初消”全詩
認得蘭皋瓊佩,水館冰綃。
秋霽明霞乍吐,曙涼宿靄初消。
恨微顰不語,少進還收,佇立超遙。
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斷魂欲遣誰招。
猶自待、青鸞傳信,烏鵲成橋。
悵望胎仙琴疊,忍看翡翠蘭苕。
夢回人遠,紅云一片,天際笙簫。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雨中花慢》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花慢》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片花瓣在雨中漂浮,十里風馳電掣。煙霧繚繞,美人的發髻和臉頰蒼白而凄涼。看見她佩戴著蘭皋瓊玉的飾物,水館中的冰絲細綢。秋天的晴朗天空中,霞光初現,黎明的涼意消散。心中愁思無法言說,漸漸收斂,靜靜地站在超遠的地方。神仙般的相遇悄然而至,愁苦的思念充盈心間,心靈已經幾乎斷裂,渴望尋找拯救。依然等待著青鸞傳信,烏鵲搭起橋梁。憂傷地望著胎仙琴重疊,不忍心看翡翠和蘭苕的凄涼。夢中回到現實,紅云如火,笙簫聲從天際傳來。
詩意:
《雨中花慢》描繪了一個寓情于景的意境,通過雨中花瓣的飄散、風中美人的凄涼形象,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寂、思念和渴望。詩中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清新的秋霽、明亮的霞光,與美麗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人物內心的情感體驗。詩人對于愛情的渴望和思念的表達,以及對于心靈拯救的期待,通過意象的運用展現得深情而含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詩人張孝祥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雨中花瓣和美人的形象,詩人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相結合,使詩詞充滿了濃郁的禪意與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煙霧繚繞、冰絲細綢、秋霽明霞等,以及對于青鸞傳信、烏鵲成橋等神話元素的引用,增強了詩詞的神秘感和超脫感。同時,通過描寫美人的凄涼形象和作者內心的思念之情,詩人表達了對于愛情的渴望和心靈寄托的追求,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雨中花慢》展示了張孝祥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于美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禪味的宋代佳作,給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間。
“曙涼宿靄初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huā màn
雨中花慢
yī yè líng bō, shí lǐ yù fēng, yān huán wù bìn xiāo xiāo.
一葉凌波,十里馭風,煙鬟霧鬢蕭蕭。
rèn de lán gāo qióng pèi, shuǐ guǎn bīng xiāo.
認得蘭皋瓊佩,水館冰綃。
qiū jì míng xiá zhà tǔ, shǔ liáng sù ǎi chū xiāo.
秋霽明霞乍吐,曙涼宿靄初消。
hèn wēi pín bù yǔ, shǎo jìn hái shōu, zhù lì chāo yáo.
恨微顰不語,少進還收,佇立超遙。
shén jiāo rǎn rǎn, chóu sī yíng yíng, duàn hún yù qiǎn shuí zhāo.
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斷魂欲遣誰招。
yóu zì dài qīng luán chuán xìn, wū què chéng qiáo.
猶自待、青鸞傳信,烏鵲成橋。
chàng wàng tāi xiān qín dié, rěn kàn fěi cuì lán sháo.
悵望胎仙琴疊,忍看翡翠蘭苕。
mèng huí rén yuǎn, hóng yún yī piàn, tiān jì shēng xiāo.
夢回人遠,紅云一片,天際笙簫。
“曙涼宿靄初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