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弄月吹銀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朔風弄月吹銀霰”全詩
簾幕低垂三面。
酒入玉肌香軟。
壓得寒威斂。
檀槽乍捻么絲慢。
彈得相思一半。
不道有人腸斷。
猶作聲聲顫。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桃源憶故人》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桃源憶故人》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朔風弄月吹銀霰。
簾幕低垂三面。
酒入玉肌香軟。
壓得寒威斂。
檀槽乍捻么絲慢。
彈得相思一半。
不道有人腸斷。
猶作聲聲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憶起故人的情景。夜晚,北風吹拂著皎潔的月光,如同銀色的霰雪飄落在寂靜的夜空中。簾幕垂低,遮擋了三面,猶如心中的憂傷和思念。美酒在故人溫潤的玉肌上傾瀉,散發出香軟的氣息,這樣的親密感讓憂慮和寒意都消散了。手指在檀木琴弦上輕捻,音符如絲線一般緩慢細膩,彈奏出心中凝結的思念的一半。詩人感嘆無法告訴他人內心的痛苦和離別之痛,只能以顫抖的聲音表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憶起故人的情感。詩人巧妙地運用自然景物和細節描寫,將內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中的朔風、月光、簾幕、酒肌和檀木琴聲等元素,通過婉轉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對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人用"寒威斂"形容酒入故人的玉肌,形象地表達了溫存之感。而"檀槽乍捻么絲慢"則描繪了詩人在思念中彈奏琴聲,以音樂作為情感的傳達工具,表達了內心的悲傷和無盡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不道有人腸斷,猶作聲聲顫"表達了詩人無法言說的痛苦和顫抖的內心聲音,使整首詩詞更加凄涼動人。
《桃源憶故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細節的描繪,以及對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對故人的無盡思念。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獨特的意象構建,傳達了離別之痛和對故人深深的眷戀之情,具有一定的藝術美感和感染力。
“朔風弄月吹銀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yuán yì gù rén
桃源憶故人
shuò fēng nòng yuè chuī yín sǎn.
朔風弄月吹銀霰。
lián mù dī chuí sān miàn.
簾幕低垂三面。
jiǔ rù yù jī xiāng ruǎn.
酒入玉肌香軟。
yā dé hán wēi liǎn.
壓得寒威斂。
tán cáo zhà niǎn me sī màn.
檀槽乍捻么絲慢。
dàn dé xiāng sī yī bàn.
彈得相思一半。
bù dào yǒu rén cháng duàn.
不道有人腸斷。
yóu zuò shēng shēng chàn.
猶作聲聲顫。
“朔風弄月吹銀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