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則春來春又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恰則春來春又去”全詩
憑誰說與春教住。
與問坐中人。
幾回迎送春。
明年春更好。
只怕人先老。
春去有來時。
愿春長見伊。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菩薩蠻》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菩薩蠻》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恰則春來春又去。
憑誰說與春教住。
與問坐中人。
幾回迎送春。
明年春更好。
只怕人先老。
春去有來時。
愿春長見伊。
中文譯文:
春天來了又離去,正好如此。
誰能說服春天停留?
問問坐在這里的人,
迎接和送別春天多少次?
明年的春天會更美好,
只是擔心人會先變老。
春天離去必有歸來,
愿意長久與春天相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張孝祥的作品,表達了對春天的思念和渴望,以及人生短暫的感慨。
詩的開頭寫道,春天來了又離去,恰到好處。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欣賞,同時也暗示了春天短暫的特性。
接下來,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說服春天停留?這是一種對人力無法左右自然變遷的無奈之情。春天的來去無法由人來決定,它是自然界的規律。
然后,作者詢問身邊的人,迎接和送別春天多少次?這是一種對春天流轉不息的感慨。作為人類,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迎接和送別了多少個春天,時間的流逝讓人深感無常和脆弱。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明年春天更美好的期望,但也擔心人會先變老。這既是對春天的希望,也是對時光流逝不可逆轉的憂慮。作者意識到時間的無情推移,人會隨著歲月的變遷而老去。
最后,作者表達了對春天離去必有歸來的信心,并愿意與春天長久相伴。這是對春天無窮魅力的贊美,也是對人生短暫時光的珍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思念,抒發了對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對春天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恰則春來春又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qià zé chūn lái chūn yòu qù.
恰則春來春又去。
píng shuí shuō yǔ chūn jiào zhù.
憑誰說與春教住。
yǔ wèn zuò zhōng rén.
與問坐中人。
jǐ huí yíng sòng chūn.
幾回迎送春。
míng nián chūn gèng hǎo.
明年春更好。
zhǐ pà rén xiān lǎo.
只怕人先老。
chūn qù yǒu lái shí.
春去有來時。
yuàn chūn zhǎng jiàn yī.
愿春長見伊。
“恰則春來春又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