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年時五日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得年時五日春”全詩
未接年華春已至。
春事還新。
多得年時五日春。
春郊便綠。
只向臘前春已足。
屈指元宵。
正是新春二十朝。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減字木蘭花(二十六日立春)》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減字木蘭花(二十六日立春)》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春如有意,未接年華春已至。
春事還新,多得年時五日春。
春郊便綠,只向臘前春已足。
屈指元宵,正是新春二十朝。
中文譯文:
春天似乎有意,未等到年華,春天已經到來。
春事依舊新鮮,多虧年歲之中的五日春天。
春天郊外已經一片綠意,僅僅在臘月之前,春天已經足夠了。
轉眼間就到了元宵節,正是新春的第二十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來臨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之情。詩中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特點和韻味。
首句“春如有意,未接年華春已至”,表達了春天來臨的迅速和自然之感。盡管時間還未到達最美好的時刻,但春天卻已經悄然降臨,仿佛春天自有安排。
接下來的兩句“春事還新,多得年時五日春”,強調了春天的新鮮感和寶貴性。盡管春天每年都會到來,但每一次的春天都是獨特而珍貴的,作者感嘆時間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暫。
下兩句“春郊便綠,只向臘前春已足”,描繪了春天的綠意和早春的景象。春天的到來讓郊野變得一片生機盎然,而臘月之前的春天已經足夠令人滿足。
最后兩句“屈指元宵,正是新春二十朝”,將詩歌的焦點轉向了元宵節,標志著新春的第二十天。這一節日象征著春天的盛世和歡樂,同時也體現了時間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暫。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春天的特點和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時間的感慨。詩中減去冗余的文字,使得詩意更加精煉,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得年時五日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èr shí liù rì lì chūn
減字木蘭花(二十六日立春)
chūn rú yǒu yì.
春如有意。
wèi jiē nián huá chūn yǐ zhì.
未接年華春已至。
chūn shì hái xīn.
春事還新。
duō de nián shí wǔ rì chūn.
多得年時五日春。
chūn jiāo biàn lǜ.
春郊便綠。
zhǐ xiàng là qián chūn yǐ zú.
只向臘前春已足。
qū zhǐ yuán xiāo.
屈指元宵。
zhèng shì xīn chūn èr shí cháo.
正是新春二十朝。
“多得年時五日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