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梨花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在梨花院”全詩
春在梨花院。
重門鎮掩。
沈沈簾不卷。
紗窗紅日三竿,睡鴨余香一線。
佳眠悄無人喚。
謾消遣。
行云無定,楚雨難憑夢魂斷。
清明漸近,天涯人正遠。
盡教閑了秋千,覷著海棠開遍。
難禁舊愁新怨。
作者簡介(丘崈)
丘崈(1135-1208) 南宋將領。字宗卿,江陰(今屬江蘇)人。
《撲蝴蝶(蜀中作)》丘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撲蝴蝶(蜀中作)》是宋代丘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鳴鳩哺育燕子,春天來到了梨花院。
厚重的門緊閉著,厚重的簾子不卷起。
紗窗透進紅日三竿,睡鴨的香氣彌漫一線。
美好的睡眠無人喚醒,只好自娛自樂。
流云漫游無定,楚國的雨無法依靠夢境。
清明節漸近,離家的人正遠去。
讓我盡情搖晃秋千,注視著海棠花盛開。
難以抑制舊時的憂愁和新生的怨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孤獨而內斂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在春天中的孤獨與無助。詩人描述了鳴鳩哺育燕子的景象,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延續。然而,詩人所處的梨花院中卻是一片寂靜,厚重的門緊閉,沉重的簾子不卷起,使得外界的喧囂與溫暖無法觸及。紗窗透進紅日的光線,睡鴨的香氣彌漫其中,詩人在這安靜的環境中沉沉入睡,享受著寧靜的時光,但卻無人喚醒他。詩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忽視和遺忘,他的內心充滿了無奈和失落。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流云的向往,希望像流云一樣自由自在地漫游。然而,楚國的雨卻無法依靠夢境中的流云,詩人感到無奈和困擾。清明節即將到來,離家的人正在遠去,這加深了詩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選擇了盡情搖晃秋千,觀賞盛開的海棠花,試圖通過享受自然的美景來撫慰內心的苦悶。然而,舊時的憂愁和新生的怨恨仍然難以抑制,詩人的內心依然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幽寂靜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無助和憂傷。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突出了自己在季節變遷中的孤獨感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詩人通過對清明節和離別的描寫,加深了詩中的憂傷情緒。最后,詩人選擇了秋千和海棠花作為自我安慰的方式,但這種安慰卻并不能解決內心的困擾和痛苦。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孤獨、無助和失落的感受,同時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種反思和情感的表達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思想性,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春在梨花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ū hú dié shǔ zhōng zuò
撲蝴蝶(蜀中作)
míng jiū rǔ yàn.
鳴鳩乳燕。
chūn zài lí huā yuàn.
春在梨花院。
zhòng mén zhèn yǎn.
重門鎮掩。
shěn shěn lián bù juǎn.
沈沈簾不卷。
shā chuāng hóng rì sān gān, shuì yā yú xiāng yī xiàn.
紗窗紅日三竿,睡鴨余香一線。
jiā mián qiāo wú rén huàn.
佳眠悄無人喚。
mán xiāo qiǎn.
謾消遣。
xíng yún wú dìng, chǔ yǔ nán píng mèng hún duàn.
行云無定,楚雨難憑夢魂斷。
qīng míng jiàn jìn, tiān yá rén zhèng yuǎn.
清明漸近,天涯人正遠。
jǐn jiào xián le qiū qiān, qù zhe hǎi táng kāi biàn.
盡教閑了秋千,覷著海棠開遍。
nán jìn jiù chóu xīn yuàn.
難禁舊愁新怨。
“春在梨花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