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相磨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相磨難”全詩
近有客登臨,故相磨難。
山形欠舒展。
小峰巒云樹,晦明更變。
江淮楚甸。
又何曾、分明在眼。
但臨深、自覺身高,未可便名博見。
休辨。
吾心樂處,不要他人,共同稱善。
癡兒淺淺。
因他謾說一遍。
問還知宴坐,回光收視,大地河山盡現。
待於中、會得些時,舉觴奉勸。
分類: 瑞鶴仙
作者簡介(呂勝己)
[約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從張栻、朱熹講學。工漢隸。父呂祉,紹興七年(1147)于淮西兵變死后,敕葬于邵武,勝己因家焉。從朱熹講學。仕為湖南干官,歷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罷。罷官后至長沙,有《滿江紅·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貶罷歸次長沙道中作》詞。官至朝請大夫。
《瑞鶴仙(嘲博見樓)》呂勝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瑞鶴仙(嘲博見樓)》是宋代呂勝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倚在樓闌上眺望四方,近處有客人登臨,所以相互交流困難。山勢顯得有些拘束,小山峰、連綿云霧和樹木,陰晦和明朗不斷變化。江淮和楚甸地域也不再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只是站在高處,自覺得身份很高貴,不能輕易沾染名利,不要去辨別他人的是非。我心之所樂,在于自己,不需要他人,共同贊美美好的事物。愚昧的人簡單地嘲笑我一番,問我是否還知道宴會的坐次,回過頭來看,大地河山盡顯。等待在其中,會有一些時間,端起酒杯為你祝福。
詩意:
這首詩詞以嘲笑博見樓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呂勝己的獨立自主和不受外界干擾的態度。他倚立在樓闌上,觀察四方,看到近處有客人登上樓來,但由于雙方的身份和立場不同,交流困難。作者描述了山勢拘束,云霧和樹木的變幻以及江淮楚甸地域的模糊不清,通過這些形象來暗示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和看法常常受到限制和干擾。作者以自己站在高處的姿態,表達了自覺身份高貴,不輕易涉足名利的態度。他堅持自己的心境和快樂,并不關心他人的評判。最后,作者以嘲諷的口吻回應了那些愚昧的人,表示他不需要他們的認可,而且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會舉起酒杯為他們祝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獨立自主和超然態度。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倚立在樓闌上,觀察四方的場景,以及近處有客人登上樓來,展示了與外界的隔離和獨立。山勢、云霧和樹木的描繪,以及江淮楚甸地域的模糊,都象征了外界事物的變幻和不可捉摸性。作者以高處的姿態,表達了對于名利的淡泊和超脫,強調了內心的自我定位和寧靜。最后,作者以嘲諷的語氣回應那些愚昧的人,展現了他對于外界評判的不屑和不在意。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呈現出獨立自主的風格和態度。
“故相磨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ì hè xiān cháo bó jiàn lóu
瑞鶴仙(嘲博見樓)
yǐ lán guān sì yuǎn.
倚闌觀四遠。
jìn yǒu kè dēng lín, gù xiāng mó nàn.
近有客登臨,故相磨難。
shān xíng qiàn shū zhǎn.
山形欠舒展。
xiǎo fēng luán yún shù, huì míng gēng biàn.
小峰巒云樹,晦明更變。
jiāng huái chǔ diān.
江淮楚甸。
yòu hé zēng fēn míng zài yǎn.
又何曾、分明在眼。
dàn lín shēn zì jué shēn gāo, wèi kě biàn míng bó jiàn.
但臨深、自覺身高,未可便名博見。
xiū biàn.
休辨。
wú xīn lè chù, bú yào tā rén, gòng tóng chēng shàn.
吾心樂處,不要他人,共同稱善。
chī ér jiān jiān.
癡兒淺淺。
yīn tā mán shuō yī biàn.
因他謾說一遍。
wèn hái zhī yàn zuò, huí guāng shōu shì, dà dì hé shān jǐn xiàn.
問還知宴坐,回光收視,大地河山盡現。
dài yú zhōng huì de xiē shí, jǔ shāng fèng quàn.
待於中、會得些時,舉觴奉勸。
“故相磨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