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知何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日知何日”全詩
亂山深處過重陽。
走馬吹花無復、少年狂。
黃菊擎枝重,紅茱濕路香。
扁舟隨雁過瀟湘。
遙想萊庭應恨、不同觴。
作者簡介(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趙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是宋代詩人趙長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一天我知道是哪一天,他鄉懷念故鄉。在茫茫亂山深處渡過重陽節。騎馬風吹花朵不再,年輕人的狂放已過去。黃菊舉枝很重,紅茱萸濕潤了道路的芬芳。小船隨著雁群飛過瀟湘江。遙想著萊庭應該會感到遺憾,因為我們無法共享同一杯酒。
詩意: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描繪了一個離鄉背井的游子在重陽節時思念故鄉的情景。詩中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異鄉過重陽節所感受到的孤寂和無奈。詩人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的對比,表達了對故鄉親人、友誼和鄉土的眷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趙長卿對故鄉的深情思念和對鄉愁的表達。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愁緒與離愁的氛圍。亂山深處的重陽節象征著詩人身處異鄉,孤寂而寂寥。騎馬吹花的少年狂放形象與黃菊舉枝的重厚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紅茱濕路香的描寫不僅表現了自然的美好,也隱含了對故土的思念。
詩人以扁舟隨雁過瀟湘的意象,表達了對遠方故鄉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遙想萊庭應恨、不同觴”,表達了對故鄉親友的遺憾和無法共享歡樂的感慨。整首詩詞通過對鄉愁和離別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意象,表達了離鄉別井的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鄉愁的抒發。趙長卿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個人的情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讀者感受到深沉的離愁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這首詩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離鄉情懷和對故土的眷戀。
“此日知何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gē zǐ dào zhōng zhí chóng jiǔ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
cǐ rì zhī hé rì, tā xiāng yì gù xiāng.
此日知何日,他鄉憶故鄉。
luàn shān shēn chù guò chóng yáng.
亂山深處過重陽。
zǒu mǎ chuī huā wú fù shào nián kuáng.
走馬吹花無復、少年狂。
huáng jú qíng zhī zhòng, hóng zhū shī lù xiāng.
黃菊擎枝重,紅茱濕路香。
piān zhōu suí yàn guò xiāo xiāng.
扁舟隨雁過瀟湘。
yáo xiǎng lái tíng yīng hèn bù tóng shāng.
遙想萊庭應恨、不同觴。
“此日知何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