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聽銅漏已更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聽銅漏已更闌”全詩
細聽銅漏已更闌。
紗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籠燈仔細看。
幽夢斷,舊盟寒。
那時屈曲小屏山。
風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閑。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鷓鴣天(臘夜)》趙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臘夜)》是宋代趙長卿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寶篆龍煤燒欲殘。
細聽銅漏已更闌。
紗窗斜月移梅影,
特地籠燈仔細看。
幽夢斷,舊盟寒。
那時屈曲小屏山。
風光得似而今不,
肯把花枝作等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臘月夜晚的景色和情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留戀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
賞析:
首兩句"寶篆龍煤燒欲殘,細聽銅漏已更闌"描繪了夜晚的時光已經過去,寶篆龍煤已經燃盡,銅漏聲也已經停歇。這里通過寶篆龍煤和銅漏的描寫,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夜晚的寂靜。
接下來的兩句"紗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籠燈仔細看"描繪了月光透過紗窗斜照,移動的月光在梅花的影子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詩人在這里通過對月光和梅影的描繪,創造了一種幽靜而美麗的氛圍。特地點亮的燈光更加突出了這種幽靜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幽夢斷,舊盟寒。那時屈曲小屏山"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思念。幽夢斷和舊盟寒表明往昔的幽夢已經破碎,曾經的盟約也已冷淡。"那時屈曲小屏山"則是指過去與心愛之人在山中的幸福時光,此刻已成過眼煙云。
最后兩句"風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閑"表達了詩人對現實風光的冷淡和對花枝的不再重視。詩人認為現在的風光雖然也美麗,但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引起他的興趣和關注。他不再愿意將花枝看作是普通的事物。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個臘夜的靜謐景象,通過對時間流逝、月光、梅影和回憶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生活的冷淡。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感和審美追求。
“細聽銅漏已更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là yè
鷓鴣天(臘夜)
bǎo zhuàn lóng méi shāo yù cán.
寶篆龍煤燒欲殘。
xì tīng tóng lòu yǐ gēng lán.
細聽銅漏已更闌。
shā chuāng xié yuè yí méi yǐng, tè dì lóng dēng zǐ xì kàn.
紗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籠燈仔細看。
yōu mèng duàn, jiù méng hán.
幽夢斷,舊盟寒。
nà shí qū qǔ xiǎo píng shān.
那時屈曲小屏山。
fēng guāng dé shì ér jīn bù, kěn bǎ huā zhī zuò děng xián.
風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閑。
“細聽銅漏已更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