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南枝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把南枝折”全詩
誰把南枝折。
的礫疏花初破,都因是、夜來雪。
清絕。
十分絕。
孤標難細說。
獨立野塘清淺,誰作伴、空夜月。
分類: 霜天曉
作者簡介(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霜天曉角(詠梅)》趙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天曉角(詠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趙長卿。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氣不曾停息。
誰摘了南邊的枝條。
零星的花兒初次綻放,
都因為夜間的雪。
清冷。十分冷。
寂寞的標志難以細述。
獨自矗立在野塘的清淺之中,
誰來陪伴,只有空蕩的夜月。
詩意:
這首詩以詠梅為題,通過描繪冰冷的冬天和寂寞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詩中的梅花象征堅強和孤獨,與寒冷的天氣形成對比,突顯出作者心境的孤獨和清冷之感。詩人通過梅花的形象,反映了自己在寒冷冬天的境遇,同時也暗示了他內心的堅韌和獨立精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對孤獨的深切感受。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描寫,將梅花與冰冷的冬天相結合,表現出一種寂寞而堅定的情感。詩中的“香來不歇”描述了梅花的芬芳香氣,展現了梅花的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而“誰把南枝折”則暗示了梅花的孤獨和被剝離的狀況,象征著詩人的孤獨和無依。
詩中的“礫疏花初破,都因是、夜來雪”描繪了零星的梅花初次開放,與夜間的雪相映成趣,給人以冷傲而美麗的感覺。接著,“清絕。十分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冷寂之情,強調了梅花的獨特品質和與眾不同的存在感。
最后兩句“孤標難細說。獨立野塘清淺,誰作伴、空夜月。”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獨自矗立在野塘清淺之中的梅花,形成了與空蕩的夜月相對照的景象,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孤立無援的狀態。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梅花的描寫,以及與冰冷孤寂的冬天相結合,表達了作者對孤獨和堅韌的思考和感悟,展現了梅花的獨特魅力和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
“誰把南枝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yǒng méi
霜天曉角(詠梅)
xiāng lái bù xiē.
香來不歇。
shuí bǎ nán zhī zhé.
誰把南枝折。
de lì shū huā chū pò, dōu yīn shì yè lái xuě.
的礫疏花初破,都因是、夜來雪。
qīng jué.
清絕。
shí fēn jué.
十分絕。
gū biāo nán xì shuō.
孤標難細說。
dú lì yě táng qīng qiǎn, shuí zuò bàn kōng yè yuè.
獨立野塘清淺,誰作伴、空夜月。
“誰把南枝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