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合九夷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合九夷居”全詩
覺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車。
倚閣觀無際,尋山坐太虛。
巖空迷禹跡,海靜望秦馀。
翡翠巢珠網,鹍雞間綺疏。
地靈資凈土,水若護真如。
寶樹誰攀折,禪云自卷舒。
晴分五湖勢,煙合九夷居。
生滅紛無象,窺臨已得魚。
嘗聞寶刀贈,今日奉瓊琚。
分類:
作者簡介(孫逖)
孫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有作品《宿云門寺閣》《贈尚書右仆射》《晦日湖塘》等傳世。
《和崔司馬登稱心山寺》孫逖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與崔司馬登稱心山寺
郡府休息的日子,我來到王城尋找道士。我感受到鮮花迎接著我的腳步,香草簇擁著我的車行。我靠在閣樓上,看著無邊無際的景色,尋找著靜坐的太虛山。在巖石之間迷失了禹王的足跡,在平靜的海面上望著秦朝的余煙。翡翠鳥筑巢在珠網上,鹍雞在美麗的花叢中自由穿梭。這片土地純凈如凈土,水流宛如護佑真理。寶樹上誰攀折了花朵,禪云自然地卷舒。晴天時五湖的水勢顯現,煙霧合攏九夷人居住。生命的誕生與死亡無所謂形象,我窺視著世界,已經獲得了魚的智慧。曾聽聞獲贈寶刀,今天我奉獻出瓊琚珠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孫逖在詩人崔公遷附近的一次山居體驗。詩人在休假之際來到王城,尋找道士。他描述了自然的美景如花海、翠綠的草地,以及山川的壯美。他與自然融為一體,靜靜地觀察著四周的景色。他在禪境中領悟到生死無常,世間的無常與虛幻,體悟到了一種大自然的智慧。詩人還提及受贈寶刀以及奉獻出珍貴的珠寶,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道義的追求。
整首詩以寫景與思辨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悟性。通過對詩中景物和意象的描寫,詩人引領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中展示了孫逖積極向道士學習觀察和體悟世界的態度,強調了個人修行和內在的心靈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整體描寫流暢自然,以詩人獨特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展現了壯美的山水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煙合九夷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uī sī mǎ dēng chèn xīn shān sì
和崔司馬登稱心山寺
jùn fǔ chéng xiū rì, wáng chéng fǎng dào chū.
郡府乘休日,王城訪道初。
jué huā yíng bù lǚ, xiāng cǎo jí xíng chē.
覺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車。
yǐ gé guān wú jì, xún shān zuò tài xū.
倚閣觀無際,尋山坐太虛。
yán kōng mí yǔ jī, hǎi jìng wàng qín yú.
巖空迷禹跡,海靜望秦馀。
fěi cuì cháo zhū wǎng, kūn jī jiān qǐ shū.
翡翠巢珠網,鹍雞間綺疏。
dì líng zī jìng tǔ, shuǐ ruò hù zhēn rú.
地靈資凈土,水若護真如。
bǎo shù shuí pān zhé, chán yún zì juǎn shū.
寶樹誰攀折,禪云自卷舒。
qíng fēn wǔ hú shì, yān hé jiǔ yí jū.
晴分五湖勢,煙合九夷居。
shēng miè fēn wú xiàng, kuī lín yǐ dé yú.
生滅紛無象,窺臨已得魚。
cháng wén bǎo dāo zèng, jīn rì fèng qióng jū.
嘗聞寶刀贈,今日奉瓊琚。
“煙合九夷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