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元正隔兩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數元正隔兩朝”全詩
眼看楊柳又新條。
歲寒獨有江梅耐,曾伴瑤池下絳霄。
香篆裊,燭花燒。
團欒喜氣沸歡謠。
慈祥自是長生樂,不用春醪飶與椒。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鷓鴣天(壽外姑)》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壽外姑)》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數元正隔兩朝。
眼看楊柳又新條。
歲寒獨有江梅耐,
曾伴瑤池下絳霄。
香篆裊,燭花燒。
團欒喜氣沸歡謠。
慈祥自是長生樂,
不用春醪飛與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元正節為背景,元正節是農歷正月十五,也是傳統的節日之一。詩人廖行之通過描繪元正節的景象,展示了節日氛圍和人們的歡樂心情。
首句“細數元正隔兩朝”,表達了詩人思念過去的元正節時光,暗示了時間的流逝。第二句“眼看楊柳又新條”,描繪了春天的景象,楊柳抽出新的嫩枝,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接下來的兩句“歲寒獨有江梅耐,曾伴瑤池下絳霄”,表達了江梅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夠堅持開放,與瑤池下的絳霄(指紅日)相伴。這里江梅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示了歲寒的堅強。
下一句“香篆裊,燭花燒”,描繪了節日的場景,香煙裊裊上升,燭花照亮了節日的喜慶氛圍。這里的香篆和燭花象征著祈福和慶賀。
最后兩句“團欒喜氣沸歡謠,慈祥自是長生樂,不用春醪飛與椒”,表達了節日的歡樂氛圍。團欒指的是一種團圓的樹,象征著家庭團聚和團圓的喜慶。慈祥的氛圍也成為了長生樂,不需要春醪(一種酒)和椒(一種調味品)來增添喜慶。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元正節的景象和氛圍,表達了節日的喜慶和人們的團聚歡樂之情。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人們對于節日的向往和熱愛。
“細數元正隔兩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shòu wài gū
鷓鴣天(壽外姑)
xì shù yuán zhèng gé liǎng cháo.
細數元正隔兩朝。
yǎn kàn yáng liǔ yòu xīn tiáo.
眼看楊柳又新條。
suì hán dú yǒu jiāng méi nài, céng bàn yáo chí xià jiàng xiāo.
歲寒獨有江梅耐,曾伴瑤池下絳霄。
xiāng zhuàn niǎo, zhú huā shāo.
香篆裊,燭花燒。
tuán luán xǐ qì fèi huān yáo.
團欒喜氣沸歡謠。
cí xiáng zì shì cháng shēng lè, bù yòng chūn láo bì yǔ jiāo.
慈祥自是長生樂,不用春醪飶與椒。
“細數元正隔兩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